|
|
我與卡若區中隊一路奮進的故事——記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卡若區中隊指導員張強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政企信息
發布時間:2022-10-24 22:02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2年10月24日(農歷2022年9月29日),星期一,我與卡若區中隊一路奮進的故事——記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卡若區中隊指導員張強。
【個人名片】張強,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卡若區中隊政治指導員。他一直堅守在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引導人的平凡舞臺上。他把原則當成尺子,衡量隊員的成長;他把標準當成態度,檢驗自己的進步。他先后被局和總隊表彰為“優秀…
|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24日(農歷2022年9月29日),星期一,我與卡若區中隊一路奮進的故事——記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卡若區中隊指導員張強。
【個人名片】張強,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卡若區中隊政治指導員。他一直堅守在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引導人的平凡舞臺上。他把原則當成尺子,衡量隊員的成長;他把標準當成態度,檢驗自己的進步。他先后被局和總隊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
從排長到副政治指導員,從副政治指導員到政治指導員,我在卡若區中隊任職已有5年,接過上一代中隊主官的“接力棒”,緊跟轉制改革的步伐,沖向“轉折點”,不斷突破、不斷超越,講一講我和這個中隊一路奮進的故事。
精益求精、勤懇盡職,精細化管理帶來新突破。去年9月份,我正式到卡若區中隊任政治指導員,但第一次真正了解這個中隊的人和事,是從任職一個月后的一次滅火任務中開始的。2021年10月27日,林芝市察隅縣空檔村附近發生森林火災,中隊在支隊的編成內首次機動、馳援千里,關超中隊長和我帶領中隊消防員連續轉場5次、歷時8個晝夜,最終成功實現“三無”。返回營區的當天,本以為按照滅火任務結束后的“慣例”——放好滅火裝備后進行休整,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大家雖然滿身煙塵、神色疲憊,但卸下的滅火裝備和個人裝具橫成行、豎成列,檢修后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操場上。一班長胡紅波對我說,“只有嚴格按照火場需求規定物品數量、種類和擺放順序,到了瞬息萬變的火場上,才能做到樣樣物品找得到、用得上,確保戰斗力不打折扣”。也是從這一次滅火救援中我深刻認識到,按《綱要》抓建才是帶好隊伍的關鍵。
平時,中隊戰備教育落實到位,戰備演練組織經常,并從精細化入手,對每一個庫室、每一項設施都制定了具體詳細的制度。熟悉中隊的領導都說,按綱建隊干得扎實,基礎底子打得結實,執行任務心里才踏實。我到了中隊后第一件事就是讓大家明白,對于按綱抓建,中隊上下必須認定一個理:不講特殊,只看落實。
中隊距離支隊機關18公里,距離總隊機關1033公里。由于昌都地處偏遠,有人就以“八八定律”來調侃:上級搞試點、抽檢,八成不會選到這里來;就算來,提前八個小時就能得到“線報”,起床再迎檢也來得及。預備消防士吳文昊下隊之初,想著從拉薩到了最偏遠的昌都,可以輕松混混日子,結果一到中隊就傻了眼:去清掃樹葉,三人成列,在土路上走出了直線直角;氣溫零下18攝氏度,干部、消防員起床一分不差……
都說卡若區中隊的消防員個個素質過硬,但大家都知道,卡若區中隊的消防員并非是刻意挑選的,但不論啥樣的人到了中隊,不出3個月,準會有板有樣。日復一日地嚴格按照《綱要》規范中隊日常學習、訓練、演練以及指戰員行為,久而久之,人人行為自覺。三級消防士李林宏在中隊5年,他的日記中記錄過很多極端天氣,但類似“除非天上下刀子,否則操課必須按時進行”“無論天氣如何惡劣,防火期戰備演練從未打過折扣”的記錄隨處可見。
牢記訓詞、勇于實踐,精裝精訓鍛造尖兵勁旅。尖刀,藏東高原的一把橙色救援尖刀,這是我對中隊應急救援實力的概括。這種自信來自于中隊謀戰思戰、練兵備戰,來源于著眼實戰訓、盯著目標練,來源于面對職能任務的拓展,思路和救援訓練方法的積極轉變。組建20年來,哪里災情緊急,中隊都能第一時間到位,第一時間處置。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積極開展綜合性應急救援訓練,一方面是給即將到來的新消防員們立起一個好樣子,更主要的是未雨綢繆,為能夠更好地完成好應急救援任務積蓄力量。但轉制改革后,面對綜合性應急救援任務,很多老消防員都會有本領恐慌感,感覺以前一些學到的東西用不上或者作用不大了,和新隊員都一樣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對此,我組織干部骨干召開救援演練總結講評會,共同探討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結合實際分析整理出存在的急需整改的短板弱項,為提高隊伍“兩輔”能力切實找準了方向。今年清明節期間,借上級組織開展清明防火專項行動的時機,開展了“多災種”(地質災害、坍塌事故、火災事故)綜合演練。演練以隧道坍塌、山體滑坡掩埋車輛人員為背景,中隊接命令后迅速趕往救援現場,按救援程序警戒、勘察任務區域,制定救援方案,利用破拆工具救援被掩埋車輛人員,無人機等新配發的高精尖裝備在演練場發揮著更實用的救援效用……看著這一切,中隊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職能定位更加突出了。
堅守初心、崇尚榮譽,用使命和擔當砥礪奮進。記得剛上任不久,我和“一班人”對歷年按綱建隊計劃、按綱建隊檔案進行整理,建檔入柜,從中汲取營養。每當新隊員到隊,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學習中隊自主抓建光榮傳統,幫助新人理清抓建思路,繼續“跑好接力賽”、“唱好進行曲”,保持自主抓建的連續性。
中隊駐地三面臨山一面鄰水,冬季漫長寒冷,夏季蚊蟲肆虐,蚊子、蒼蠅、飛蛾“三班倒”,讓人不堪其擾。比起自然環境的惡劣,身在邊疆導致精神上的寂寞更加可怕。報紙雜志時常一星期送一次,“新聞”早已變“舊聞”。今年5月,新消防員下隊。一路上,跨過七十二道拐、翻過浪拉山,86個彎道讓很多新消防員頭昏惡心,我看出很多人面有難色,猜想他們心里可能打起了“退堂鼓”。
我不動聲色,帶著新消防員們參觀了中隊營區——設置了“四句話強隊方針”展板陳設,刻有“忠誠”“團結”的精神石刻,放置了歷史沿革、歷任主官、中隊明星榜等16個歷史資料板塊的榮譽室,擺放了3000余冊書籍、石畫、書法等手工藝品的“文創大棚”——這些指戰員自己動手建成的政治環境,這些地方既是中隊指戰員排遣寂寞的文化活動場所,也是中隊開展隨機教育的室外“課堂”。
“新老見面會”在中隊傳承了20余載?!俺跞氪笊降男迈r感過去后,確實有那么一段難熬的孤獨,感覺被文明社會拋棄了,但是時間長了,適應了滅火和準備滅火的工作節奏,靠著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沖淡了寂寞感,更何況有身邊一起摸爬滾打、生死與共的兄弟隊友,我們一起守護藏東高原,漸漸的也不覺得有什么寂寞和孤獨了”——“新老見面會”上,我安排在中隊工作了12年的二級消防士李海昌向新消防員作介紹。
磨禿了60把鐵鍬,在兩米多厚的凍土層建起4座溫室大棚和1個飼養區,開墾出了“生命綠洲”,極大豐富了大家“舌尖”上的美味。
“飯前領學”是傳統,“登山吶喊”能解壓,“營區小廣播、新聞小點評、讀報小評論”的“三小”活動。
肩挑手抬,在永凍層上打出了水泥地面,平整出了隊列訓練場,在灌木、雜草叢生的山腳下,開設出了四百平方米障礙場、訓練場。
……
一個個故事從老消防員口中娓娓道來,眼中所看,耳中所聽,漸漸打消了新消防員的“顧慮”,對于中隊的可怕之處——“來了就不想走!”這句話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苦地方遠地方,才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中隊連續9年、累計13年被森林消防局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4次、集體三等功12次,今年被推報為“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表彰對象并通過初審;黨支部連續13年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今年8月被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命名為“四強”黨支部。
我把刊載中隊消防員事跡的報道剪輯成冊,連同他們年底個人立功受獎的喜報,以及與中隊獲得的榮譽證書、獎牌的合影一起郵寄給他們的家人。雛鷹變雄鷹,或許需要的就是那一個“起點”,那奮力的一躍,新消防員們決定——要在這個大家口口相傳的“苦地方”大展拳腳。
一茬茬消防救援人員沒有因為條件艱苦降低工作標準,始終把“忠誠”融入血脈里,潛心轉型強能、賡續建隊傳統,推動訓詞精神在藏東高原上落地生根。
單位: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卡若區中隊
作者:鄧珠平措洛松旺修
地址: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俄洛鎮
?。▉碓矗何鞑刈灾螀^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卡若區中隊)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星期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