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4日(農歷2022年10月21日),星期一,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增養殖為大黃蜆資源恢復開新路。
近年來,我市通過探索育苗、放流和系列增養殖舉措,創造適宜大黃蜆繁殖和生長條件,走出一條基本技術新路徑,大黃蜆資源量明顯增加,有效促進了大黃蜆養殖業健康發展和漁民增收。
“東港大黃蜆”作為我市地標產品,以其…
|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4日(農歷2022年10月21日),星期一,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增養殖為大黃蜆資源恢復開新路。
近年來,我市通過探索育苗、放流和系列增養殖舉措,創造適宜大黃蜆繁殖和生長條件,走出一條基本技術新路徑,大黃蜆資源量明顯增加,有效促進了大黃蜆養殖業健康發展和漁民增收。
“東港大黃蜆”作為我市地標產品,以其味美、肉嫩、汁鮮、營養豐富暢銷海內外。但由于大黃蜆的特定內質,其育苗、增殖等關鍵性生產技術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導致產量出現逐年遞減趨勢。2012年,丹東永明食品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成立“遼寧?東港海洋經濟發展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啟大黃蜆育苗和增殖基礎性工作。并從2018年開始,在省、市、縣漁業部門大力支持下,持續開展大黃蜆幼苗放流行動,5年來累計放流幼苗2.67億粒,大黃蜆資源得到有效恢復。
2021年,永明食品又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成立東港市黃蜆子研究所,全面展開大黃蜆良種培育、苗種繁育和增養殖技術等系統性基礎性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北黃海丹東海域資源環境調查與承載力評估,查明大鹿島海域中國蛤蜊(大黃蜆)生物承載力和增殖容量。利用coi基因測序和微衛星標記系統評估遼寧、山東和南方地區中國蛤蜊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發現東港中國蛤蜊遺傳多樣性水平顯著低于南方群體,亟需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建立中國蛤蜊人工繁育技術和大規格苗種池塘高效中間培育技術,查明中國蛤蜊“跑灘”原因,并集成中國蛤蜊產卵場、資源恢復區選擇、生物承載力評估、防“跑灘”和增殖放流技術,建立了中國蛤蜊增養殖技術。
同時,研究制定了遼寧省地方標準《中國蛤蜊增養殖技術規范》,規定了增養殖苗種要求、環境條件、播苗、日常管理、采捕等關鍵技術,滿足相關技術要求,填補了行業空白。并結合前期制定的遼寧省地方標準《中國蛤蜊(種質)》和《中國蛤蜊苗種繁育技術規范》,集成創新建立了“種質評估—苗種繁育—增殖放流”中國蛤蜊增養殖技術體系,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和指導意義,為我市大黃蜆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技術支持。
?。▉碓矗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