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05年3月14日鐵齒銅牙紀曉嵐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3 18:38
|
|
|
1805年3月14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05年3月14日(農歷1805年2月14日),鐵齒銅牙紀曉嵐逝世。
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云,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謚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
|
1805年3月14日(農歷1805年2月14日),鐵齒銅牙紀曉嵐逝世。
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云,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謚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鐵齒銅牙紀曉嵐逝世
銅牙紀曉嵐
官宦世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試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后,授貴州都勻府知府。因乾隆帝賞識其學問,加四品銜,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卷入鹽政虧空案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于沿途積極與當地人交流,曰“如是我聞”,寫了不少的作品,后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昀反對理學,《閱微草堂筆記》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相當深刻的反映。
二年后因乾隆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勛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尚書。
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遷任吏部尚書。嘉慶十年(1805年),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同年在燕京病卒,享壽八十二歲。生前自撰挽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朝廷賜銀五百兩治喪,予謚文達。《清史稿》有傳。
紀曉嵐認為自己的作品超不過古人,所以不重著述,“隨手散失,并不存稿”。李元度言:“公胸有千秋,故不輕著書,其所欲言,悉于四庫書發之。”紀曉嵐晚年講,“
余嘗謂古人為詩似難尚易,今之人為詩似易實難。余自早歲受書,即學歌詠,中間奮其意氣,與天下勝流相倡和,頗不欲后人;今年將八十,轉瑟縮不敢著一語,平生吟稿亦不敢自存,蓋閱歷漸深,檢點得意之作,大抵古人所已道;其馳騁自喜,又往往皆古人所?呵,撚須擁被,徒自苦耳”。但還是流傳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文達公遺集》。撰《評文心雕龍》,參加編撰《四庫全書》。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