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4月16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89年4月16日(農歷三月十七),喜劇大師卓別林誕辰。
查理·卓別林(CharlieChaplin,又名: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國倫敦,英國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制片和剪輯。稍后他加入了埃斯…
|
1889年4月16日 (農歷三月十七),喜劇大師卓別林誕辰。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又名: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國倫敦,英國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制片和剪輯。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后他拍攝了《大獨裁者》。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臺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攝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12月25日圣誕節早上于瑞士家中逝世,享年88歲。
早年經歷
卓別林自稱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下倫敦南沃克區東沃爾沃斯大街,但當地并沒有他的確切出生證明文件。從1896年的6月到1898年的1月,少年查理只是漢威爾中心區濟貧學校的一名普通常住居民。1898年的圣誕節,還不滿10歲的小查理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舞臺劇演員。由于父親的職業的關系,他加入了當時的一個少年劇團。在經過數周訓練之后,杰克遜很快選定了劇團表演舞蹈的成員。1900年的圣誕節,這個名叫蘭開夏的劇團得到了在舞劇《灰姑娘》中演出廚房中的動物們的機會。在這場戲中,年幼的卓別林裝扮成一只貓,并第一次有機會通過表演來引人發笑。
1901年春,查理離開了蘭開夏劇團。同年5月9日,他的父親去世,年僅37歲,無法再繼續對他的幼子提供任何形式的幫助了。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小查理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賣花童、理發店小工、醫生的小工,還有報童。但他大多數時間是在一個玻璃廠和一家印刷廠里工作。他還曾經在一家私人企業中制做過玩具船。
1903年5月,他的哥哥西德尼出海歸來,打算憑借他在船上學會的娛樂表演登上舞臺。在西德尼的鼓勵之下,年僅14歲的查理鼓起勇氣向倫敦西區的代理人毛遂自薦,并且很快在一個巡回劇團的劇目《偵探福爾摩斯》中得到了比利-佩吉這個角色。在等待巡回開始前,他在舞臺劇《吉姆,安樂鄉中的浪漫史》中扮演一個報童。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在多家公司的舞臺劇中扮演過比利這個角色,在倫敦的公主劇院再次演繹比利這個角色之后。在又一輪的《偵探福爾摩斯》的巡演之后,查理加入到了有西德尼參加的喜劇舞臺劇《修復》的表演陣容中。
1906年5月,他加入了另一部舞臺劇《凱西的宮廷馬戲團》并為該劇目表演了一年多。在17歲時,查理已經開始在喜劇劇目中出演主要角色了。
1908年2月21日,卓別林與英國的雜耍戲院經理弗雷德·卡爾諾(Fred Karno)簽了約,又在1910年的9月續了3年的約。查理在卡爾諾的劇目《戴面具的鳥》和《足球隊與大膽的吉米》中出演主角。
演藝經歷
1912年9月,他被選中參加卡爾諾劇團在美國的巡回演出。這次巡回從1910年的9月一直持續到1912年的6月。與他一同參加巡演的還有蘭開夏劇團的一名年輕喜劇演員史丹利·杰弗遜,也就是后來的斯坦·勞瑞爾。劇團在從紐約到加利福尼亞橫跨美國巡演之后,回到歐洲呆了4個月的他迎來了第二次去美國巡演的機會,那是1912年的10月。1913年的春天,卓別林被要求與啟斯東電影公司的紐約總公司克塞爾和鮑曼公司聯系。雙方于1913年的9月23日簽訂了一年的工作合約。
1914年,卓別林的處女電影《謀生》上映。之后又拍攝了《20分鐘的愛》(Twenty Minutes of Love)和《美寶的婚姻》(Mabel's Married Life)等多部電影。1914年底,卓別林的為期一年的合同到期了。這時候Essanay電影公司以每周1250美元的工資和10000美元的簽字費挖走了卓別林。
在Essanay電影公司,卓別林爭取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間,也遇到了他日后的妻子埃德娜·珀維安斯。《流氓》讓他開始用喜劇表現底層人民的生活,《工作》中強烈的諷刺意味讓他得到掌聲。在這之后的《女人》、《在銀行》和《警察》讓他在民眾中聲名大噪。在結束了Essanay電影公司日子之后,電影《查爾斯·卓別林的滑稽戲》和《三重麻煩》未經卓別林的同意,就被擅自播出了,卓別林起訴之后并沒有獲得法律上的認可。
1917年6月17日,卓別林與First National Exhibitors Circuit公司簽署了被大肆炒作的“百萬美元合同”,這家公司將為卓別林獨立制作的8部影片每部影片提前支付125000美元。第一部完工的電影是《狗的生活》,隨后推出的是1918年的《從軍記》、1919年的《光明面》和《快樂的一天》。他還在1921年的《有閑階級》中扮演了兩個角色,一個無聊的有錢人和一位是他替身的流浪漢。在1922年的《發工資的日子》中,他扮演了一位有家的工薪族。在《偽牧師》一片中,他扮演了一位被誤認作鄉村牧師的逃犯。
1918年,由于在獨立性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提升,卓別林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廠。卓別林在這一期間還進行了一些獨立制片活動。他在喜劇記錄片《如何制作電影》中展示了他的新制片廠。發行公司拒絕發行這部記錄片,這一記錄片在七十年后被重新制作才進行了放映。《債券》是卓別林電影制片廠為戰爭所作的努力,是一部呼吁人們購買戰爭債券的喜劇片。《教授》一片沒能最終完成,但是部分情節緊張的片段得以幸存。《Nice and Friendly》是一部很短的劇情喜劇,拜訪卓別林的朋友在劇中作了客串演出 。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
1923年的電影《巴黎一婦人》中,卓別林客串了一名車站搬運工。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后他拍攝了《大獨裁者》,他在片中分別扮演猶太理發師和希特勒。1947年他拍攝了《凡爾杜先生》。
1952年,他的電影《舞臺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57年的《紐約王》被認為是對這段生活的寫照。1967年他拍攝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75年授予已經86歲的卓別林爵士封號。1977年12月25日圣誕節早上,卓別林在其家中睡眠時安然去世,享年88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