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74年4月25日無線電之父馬可尼誕生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15 18:06
|
|
|
1874年4月25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74年4月25日(農歷1874年3月25日),無線電之父馬可尼誕生。
伽利爾摩·馬可尼(GuglielmoMarcheseMarconi,1874年4月25日—1937年7月20日),意大利電氣工程師和發明家,企業家、無線電技術的發明者。收音機即無線電接收機的發明者。
1874年4月25日,伽利爾摩·馬可尼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市。他的家庭…
|
1874年4月25日(農歷1874年3月25日),無線電之父馬可尼誕生。
伽利爾摩·馬可尼(Guglielmo Marchese Marconi,1874年4月25日—1937年7月20日),意大利電氣工程師和發明家,企業家、無線電技術的發明者。收音機即無線電接收機的發明者。
1874年4月25日,伽利爾摩·馬可尼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在博洛尼亞大學學習期間,他用電磁波進行約2公里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實驗,獲得成功。1897年,在倫敦成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1909年他與布勞恩一起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稱作“無線電之父”。(1943年,美國最高法院撤銷馬可尼勝訴的原判,裁定特斯拉為無線電的發明者。)馬可尼在1937年7月20日逝世于羅馬。
出生
伽利爾摩·馬可尼1874年4月2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Bolognas)。他是次子,父親是一位意大利鄉紳,名叫朱賽普·馬可尼,母親叫安妮·吉姆遜,是愛爾蘭克斯福德郡達芬城人,其父叫安德魯·吉姆遜。
學生時代
少年時的馬可尼幾乎沒有在正規的學校讀過書,但他經常在父親的私人圖書館中博覽群書.母親在閣樓上騰出一個房間給他做實驗室,還說服了一位大學物理教授給馬可尼做指導.這位教授是馬可尼的啟蒙教師,他不但允許馬可尼使用學校的實驗室,還準許他將實驗儀器借回家中,又同意他借閱學校圖書館的圖書.馬可尼借此機會,一口氣將圖書館內所有關于電磁學的書籍閱讀完畢,還做了大量的電磁學實驗.馬可尼先后在波倫那、佛羅倫薩(Florence)和里窩那(Leghorn)接受私人教育。在少年時期,他就對物理和電學有著很濃厚的興趣,讀過麥克斯韋、赫茲、里希(Righi)、洛奇等人的著作。1895年馬可尼在他父親的蓬切西奧(Pontecchio)莊園開始了他的實驗室實驗。在這里他成功地把無線電信號發送到了1.5英里(2.4km)的距離,他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無線電報系統的發明者。
發明電報
1894年,年滿二十歲的馬可尼了解到海因利希·赫茲幾年前所做的實驗,這些實驗清楚地表明了不可見的電磁波是存在的,這種電磁波以光速在空中傳播。
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這種波向遠距離發送信號而又不需要線路,這就使有線電報完成不了的許多通信有了可能。例如利用這種手段可以把信息傳送到海上航行的船只。
馬可尼經過一年的努力,于1895年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工作裝置,1896年他在英國做了該裝置的演示試驗,首次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個公司,1898年第一次發射了無線電。翌年他發送的無線電信號穿過了英吉利海峽。雖然馬可尼最重要的專利權是在1900年授予的,但是他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發明,從中獲得了許多專利權。1901年他發射的無線電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從英格蘭傳到加拿大的紐芬蘭省。
獲得諾貝爾獎
這項發明的重要性在一次事故中戲劇性地顯示出來了。那是1909年共和國號汽船由于碰撞遭到毀壞而沉入海底,這時無線電信息起了作用,除六個人外所有的人員全部得救。同年馬可尼因其發明而獲得諾貝爾獎。翌年他發射的無線電信息成功地穿越六千英里的距離,從愛爾蘭傳到阿根廷。
所有這些信息都是利用莫爾斯電碼的虛線系統發射的。當時就已經知道聲音也可以用無線電傳播,但是這大約在1915年才得以實現,用于商業的無線電廣播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才剛剛開始,但是它的普及和意義隨后則迅速地增長。
無線電技術就是利用無線電波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能傳輸聲音、文字、數據和圖像等。與有線電通信相比,不需要架設傳輸線路,不受通信距離限制,機動性好,建立迅速;但傳輸質量不穩定,信號易受干擾或易被截獲,保密性差。
人類發明了電報和電話后,信息傳播的速度不知比以往快了多少倍。電報、電話的出現縮短了各大陸、各國家人民之間的距離感。但是,當初的電報、電話都是靠電流在導線內傳輸信號的,這使通信受到很大的局限。譬如,要通信首先要有線路,而架設線路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高山、大河、海洋均給線路的建造和維護帶來很大的困難。況且,極需要通信聯絡的海上船舶,以及后來發明的飛機,因它們都是會移動的交通工具,所以是無法用有線方式與地面人們聯絡。19世紀發明的無線電通訊技術,使通信擺脫了依賴導線的方式,是通信技術上的一次飛躍,也是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個重要成就。
1894年,即赫茲去世的那年,馬可尼剛滿20歲,他在電氣雜志上讀到了赫茲的實驗和洛奇的報告。從小就喜歡擺弄線圈、電鈴的他,便一頭鉆進了電磁波的研究中。他想既然赫茲能在幾米外測出電磁波,那么只要有足夠靈敏的檢波器,也一定能在更遠的地方測出電磁波。經過多次的失敗,他終于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他在家中的樓上安裝了發射電波的裝置,樓下放置了檢波器,檢波器與電鈴相接。他在樓上一接通電源,樓下的電鈴就響了起來。晚上,當父親看到了這個新奇的裝置,把以前憋在肚子里的火氣和不滿都拋到九霄云外,再也不叫他“不切實際的空想家”了。并開始給兒子經濟資助,讓他一心搞實驗。馬可尼初次告捷后,信心增強了。他大量收集資料和文章,不管這些文章的作者是有名氣的還是無名氣的,只要對他有用,有所啟發的文章,他都耐心閱讀,仔細分析。他把各家的缺點分析清楚,把各人的長處集合起來,改進自己的機器。
第二年夏天,馬可尼又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實驗。到了秋天,實驗又獲得很大的進步。他把一只煤油桶展開,變成一塊大鐵板,作為發射的天線。把接收機的天線高掛在一棵大樹上,用以增加接收的靈敏度。他還改進了洛奇的金屬粉末檢波器,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的銀粉,與鎳粉混合,再把玻璃管中的空氣排除掉。這樣一來,發射方增大了功率,接收方也增加了靈敏度。他把發射機放在一座山崗的一側,接收機安放在山崗另一側的家中。當給他當助手的同伴發送信號時,他守候著的接收機接收到了信號,帶動電鈴發出了清脆的響聲。這響聲對他來說比動人的交響樂更悅耳動聽。這次實驗的距離達到2.7公里。
逝世
1937年,馬可尼在羅馬與世長辭,在意大利羅馬有近萬人為他送葬,同時,英國所有無線電報和無線電話,以及大不列顛廣播協會的廣播電臺停止工作2分鐘,向這位無線電領域的偉大人物致哀。馬可尼以及其他為無線電通信領域作出貢獻的科學家雖然離開了人間,可是他們發明的無線電通信留給了后人,并將造福于人類的子子孫孫。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