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84年5月8日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誕辰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26 10:32
|
|
|
1884年5月8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84年5月8日(農歷1884年4月8日),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誕辰。
哈里·S·杜魯門(美國第33任總統),哈里·斯·杜魯門(英文:HarryS.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其姓氏早年在中國被譯作“褚盟”,美國民主黨政治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杜魯門在法國帶領一支炮兵部隊。1922年,當…
|
1884年5月8日(農歷1884年4月8日),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誕辰。
哈里·S·杜魯門(美國第33任總統),哈里·斯·杜魯門(英文:Harry S.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其姓氏早年在中國被譯作“褚盟”,美國民主黨政治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杜魯門在法國帶領一支炮兵部隊。1922年,當選為密蘇里州杰克遜縣法院的法官。1935至1944年任聯邦參議員。1945年,擔任第34任美國副總統。1945年4月至1953年擔任第33任美國總統。1953年卸任回鄉。1972年12月26日,杜魯門在堪薩斯城病故,享年88歲。
杜魯門執政期間,主要整頓了美國政府機構;完善總統任期與繼任制;提出有關就業、住房、民權等方面的立法;提出“杜魯門主義”;向國會提出在經濟方面援助西歐,并被批準。
早年經歷
1884年5月8日,杜魯門出生于密蘇里州拉馬爾小鎮,出身世代農家,早年生活艱苦。在杜魯門只有11個月大的時候,家庭遷到密蘇里州格蘭德維尤的一個農場。
1890年,6歲的杜魯門隨家庭遷移到密蘇里州獨立城,并進了公立學校讀書。
1901年,杜魯門中學畢業,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無法供其繼續升學,便報考公費的軍校,卻因為視力太差而未能如愿,只好輟學到社會上求職,從此再也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大學教育。之后,杜魯門先是在獨立城一個鐵路承包商那兒找到了一份計工員的工作。工程結束后,杜魯門又到附近堪薩斯城的《堪薩斯城明星報》找了份收發郵件的活。
大約在1902年底到1903年初,杜魯門在堪薩斯城國民商業銀行找了份辦事員的活。
1905年,杜魯門跳槽到聯合國民銀行。
1906年初,因家里人手不足,杜魯門辭去銀行的工作回家幫忙料理農場。
1914年,杜魯門的父親過世后,杜魯門便開始嘗試從事一些生意。杜魯門先是和朋友在俄克拉荷馬投資開采鋅礦,因經營不善,公司在1916年9月關門倒閉;同月,與朋友合伙成立了摩根煉油公司,之后因一戰爆發,杜魯門入伍,公司轉給了他人。
1917至1918年,在俄克拉荷馬州西爾堡炮兵學校學習。
1918年4月,杜魯門所在的國民警衛隊被編入美國陸軍第35師60旅129野戰炮團,開赴法國作戰,杜魯門被任命為129團D連連長。
1919年退役,杜魯門和戰友埃迪·雅各布在堪薩斯城合伙開了一家男子服飾用品商店,但因為美國第一次經濟衰退,最終倒閉。
1921年,在戰友吉姆·彭德格斯特的建議下投身于政界,而吉姆·彭德格斯特是當時密蘇里州民主黨頭面人物湯姆·彭德格斯特的侄兒。
從政時期
1922年,在堪薩斯城民主黨政治集團首腦湯姆·彭德格斯特的幫助下,杜魯門當選為密蘇里州杰克遜縣的法官。
1924年,杜魯門競選連任失敗,為了生計,杜魯門找了份推銷員的工作,為堪薩斯城一家汽車俱樂部推銷會員證。
1926年,杜魯門在彭德格斯特集團的支持下再次出來競選公職,杜魯門原來的目標是縣稅務官,但湯姆·彭德格斯特要讓杜魯門競選縣首席法官,杜魯門獲得成功,成了縣首席法官。
1930年,以絕對優勢連任杰克遜縣首席法官。
1934年屆滿,因為縣法官只能連任兩屆,杜魯門只好另謀出路。杜魯門本人曾有意競選密蘇里州州長,但因為彭德格斯特集團另有人選競選這一職位,便拒絕了他。
1934年,三四名彭德格斯特原先比較中意的人選因各種原因都拒絕參加競選密蘇里州民主黨參議員,彭德格斯特找到杜魯門,杜魯門參加了聯邦參議員的競選,最終成功競選。
1940年,杜魯門第一任參議員任期屆滿時,彭德格斯特也已經入獄。杜魯門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勞埃德·斯塔克。富蘭克林·羅斯福比較欣賞斯塔克,希望杜魯門退出這次參議員競選,并在州際商務委員會為杜魯門安排好了一個位置,但杜魯門拒絕了羅斯福的建議。最終,杜魯門以微弱的優勢再一次當選參議員。
1944年,羅斯福第四次競選總統時,杜魯門被提名為副總統侯選人;11月,杜魯門當選為美國副總統。
1945年4月12日,時任總統羅斯福因病逝世,杜魯門接任總統。任內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下令向日本長崎和廣島投擲兩枚原子彈。戰后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遏制”政策。
1947年3月他在國會發表講話,提出不能對希臘、土耳其政府面臨進步力量的打擊“坐視不救”,要求國會撥款4億美元“援助”兩國瀕于崩潰的政府。這篇講話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他還于1947年6月支持國務卿馬歇爾提出的“歐洲復興計劃”,以“美援”為手段,打開歐洲門戶。
1948年,競選連任總統成功。
1949年提出“開發落后地區”的“第四點計劃”,向第三世界進行滲透。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并實行軍事包圍、政治孤立、經濟封鎖。
1950年6月下令出兵朝鮮,同時下令美國第七艦隊在臺灣海峽巡邏,并公然武裝侵占中國領土臺灣。
1951年的夏天杜魯門邀請了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當時仍未決定加入什么政黨)為民主黨出選總統,而自己則當他的副總統,但建議遭艾森豪威爾拒絕。
1952年3月,杜魯門宣布放棄競逐,又極力勸說伊利諾州州長阿德萊·史蒂文森參選,最終史蒂文森成為了195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黨的候選人。
1953年,他參加新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就職典禮之后,與妻子回到獨立城。
卸任生活
1955年至1956年,杜魯門撰寫了兩本回憶錄,并從從中賺取了600000美元,但大部分錢均用作交稅和支付協助撰寫回憶錄的人員的薪水。
1956年,杜魯門出訪歐洲,在英國,杜魯門獲牛津大學頒發民法學榮譽學士學位,并最后一次和朋友丘吉爾會面。回程美國前,他又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德萊·史蒂文森作全力支持(他最初支持紐約州州長W·艾夫里爾·哈里曼)。
1957年,出資成立了杜魯門總統圖書館,捐贈予聯邦政府。
1960年大選前夕,杜魯門致信眾議院議員、民主黨人范尼克,懇求他盡一切努力幫助民主黨獲得選票,并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肯尼迪和副總統候選人林登·約翰遜”。
1964年,杜魯門在浴室跌倒,撞傷了額頭,折斷了兩條肋骨,眼鏡也撞碎了。自此,他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并中斷了以往每天到總統圖書館的習慣。
1965年,杜魯門與他的妻子見證時任總統林登·約翰遜在杜魯門圖書館簽署《醫療保健法案》,并把首兩張醫療保健卡給予杜魯門和妻子貝絲,杜魯門亦曾在任內爭取落實全民醫療保健。
1972年12月5日,杜魯門因肺炎引發肺氣腫,被送往堪薩斯城研究醫院及醫療中心;12月26日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88歲。杜魯門死后被安葬于杜魯門圖書館。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