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95年5月16日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4-04 18:28
|
|
|
1695年5月16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695年5月16日(農歷1695年4月16日),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陳圓圓(1623年4月3日-1695年5月16日,距今已324年),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蘇州名姬,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金牛里(現常州奔牛)人氏。父業“驚閨”,俗呼貨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陳氏家,改姓陳,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戲曲家尤西堂少時“猶及見之”。…
|
1695年5月16日(農歷1695年4月16日),傾國名姬陳圓圓逝世。
陳圓圓(1623年4月3日-1695年5月16日,距今已324年),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蘇州名姬,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金牛里(現常州奔牛)人氏。父業“驚閨”,俗呼貨郎。母早故,育于姨母陳氏家,改姓陳,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戲曲家尤西堂少時“猶及見之”。陳圓圓“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艷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
陳圓圓俏麗絕倫,能歌善舞,18歲時,在蘇州登臺演出,自稱為“玉峰女優陳圓圓”。她演的是花旦,“體態輕靡,說白便巧”,一下子成了名揚四海的紅歌妓。
陳圓圓的名聲傳到北京,田妃的父親田畹和青年將領吳三桂都想得到刀她,派人專程趕到蘇州,吳贈以1千兩白銀的聘禮,而田則郵了2千兩銀子,終于把陳圓圓買到手,并帶到了北京。這時,朝政紊亂,國事,內則義軍蜂起,外則滿族虎視眈眈,崇禎帝晝夜憂郁,坐立不寧。田畹為了討得主子的歡心,將圓圓送進皇宮,準備給皇帝消愁解悶。但是崇禎不領情,叫田妃送回了她父親的府第。
這時,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攻下西安,直奔河北,北京形勢日趨緊張。田畹眼見自己的幾百萬家私,即將化為流水,心中惴惴不安。陳圓圓向他獻計說:“你最好結交一些有實力的武將,好有一個依靠。”田畹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了吳三桂。。
一天,吳三桂入京,田畹設宴相請。酒過三巡,吳三桂直截了當地問:“聽說玉峰歌妓陳圓圓曾入貴邸,這批歌姬中是否有她呢?”田畹被迫無奈,不得不反圓圓叫了出來。圓圓走到吳三桂身邊敬酒的時候,吳問她在這里是否愉樂。她細語說:“紅拂尚且不喜歡楊素,何況連楊素都不如呢?”接著,陳圓圓撥動琴弦,彈了一曲《昭君怨》,以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山海關戰事緊張,崇禎帝催促呈三桂星夜赴任,而軍中又不能隨帶姬妾,吳只得把圓圓安置在父親吳襄的家中。不久,闖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吊死于煤山。這時,明朝的軍隊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所剩無幾了,只有吳三桂部還是一支完整的軍事力量。李自成想把吳襄全家,包括陳圓圓在內都找了來,作為人質,并叫吳襄和圓圓寫信給三桂,勸其認清時勢,歸順闖王。李自成派人把招降書連同犒賞三桂軍隊的4萬兩白銀,一并送至山海關。
吳三桂得知父親已經投降李自成,又接到圓圓的勸降信,自然樂意受托。不實正在這個時候,他派往京城的探子回來了,說父親被關在宮里,家被抄了,圓圓也被李自成占去了。吳三桂一聽,火冒三丈,大吼說:“李自成啊李自成,我與你有不共戴天之仇。”于是他寫信給多爾袞,引清兵入關,合力向北京進攻。《圓圓曲》中所說:“沖冠一怒為紅顏”,就是指這件事而言。
李自成正在迎戰的時刻,發現呈三桂軍隊中夾有辮子兵,不禁失聲叫道:“這是滿州兵,何以到此?”便下令放棄京師,向西撤走,李自成殺了吳襄及其家人30余名以后,準備再殺陳圓圓,圓圓說:“吳將軍本來是愿意歸順大王的,后來因為我的緣故,忽而變了卦。如果殺了我,他一定要與你拼命這恐怕不利于大王吧。”李又想把圓圓一起帶走,圓圓說:“如果大王把我帶走,他一定要全力追趕你。請大王考慮一下,你能不能有把握打敗吳將軍?否則,不若把我留下,他一見我安然無恙,疑團頓釋,自然就不會追你了。”這樣,陳圓圓被安置在一個平民百姓的家里。
吳三桂回到北京老家,不見圓圓,便四出探聽,后來在民間找到了她。吳三桂打算繼續追擊李自成,圓圓向他敘述闖王對她禮遇的經過,并說:“李自成是英雄人物,軍紀嚴明,秋毫不犯。他之所以扣留我,目的是為了要招你投降,所以你不必再追擊他了。”于是吳三桂的部隊就留在北京,等修清世祖的到來。
清世祖一入京師,就建立清朝政權,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吳三桂坐鎮昆明以后,在北門外為陳圓圓建筑一座大園苑,名曰“野園”,又稱“安阜園”,樓閣聳峙,花木蔥蘢,園中心挖有蓮花池,波平如鏡,澈見底,旁有珠簾鄉幕的畫樓,相傳就是“陳圓圓梳妝臺”,至今仍有遺亦可尋。
吳三桂在滇中頗多內寵。這時,陳圓圓已經50開外了,自知“人老珠黃不值錢”,康熙12年,清廷撤藩,吳三桂興兵造反,自稱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對此,圓圓是不贊成的,她對吳說:“人生在世,不過數址年,何必稱王稱霸,爭城奪地,涂炭生靈?我為王爺著想,不若卸兵權,做個范蠡大夫,泛舟五湖,怎不快活?”吳說:“這是婦人之見。”圓圓知道已無可挽回,便說:”我侍候大王已有二三十年,時間不能算不久,長此奢華,恐遭天忌,請允許我削發為尼吧。”經過反復商量,吳終于答應了她的要求。
于是陳圓圓移居宏覺寺,誦經念佛,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率兵離開昆明后,陳圓圓估計他此行必敗,為了免受株連,遷居于昆明西郊瓦倉莊的三圣閹與市區相距有半里多路。陳圓圓在庵內,茹素吃齋,不問世事,與吳家斷絕了一切往來。
康熙28年,陳圓圓在庵內一病身逝,被葬于商山寺旁。墓聯曰:“塵劫中不昧本來,朗月仍輝性海;迷障里能開覺悟,凈蓮更郵污泥。”橫匾為“圓光寂照”四字。
秦淮八艷之傾國名姬——陳圓圓
延伸閱讀:一代名妓陳圓圓風流艷史到底被多少人輪番占有?
色美藝絕名傾吳下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出身于貨郎之家,少女時便艷驚鄉里。因家貧父母將其寄養于經商的姨夫家中。圓圓冰雪聰明,詩詞歌賦,一點就通。時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輕義的姨夫,將圓圓賣給蘇州梨園。圓圓初登歌臺,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人麗如花,似云出岫。鶯聲嚦嚦,六馬仰秣,使臺下看客凝神屏氣,入迷著魔。圓圓遂以色藝雙絕,名動江左。
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語》中曾說到:“婦人以資質為主,色次之,碌碌雙鬢,難其選也。慧心紈質,淡秀天然,平生所見,則獨有圓圓爾。”而就是這樣的色藝冠絕,成就了陳圓圓悲劇的一生。
大才子冒辟疆途經秦淮,對這位名滿江南的絕麗佳人一見傾心,而就是這樣的一見鐘情,卻成為了圓圓多舛一生的起點。兩人原本相約一生相守,不離不棄,卻因為冒父的離任調職而勞燕分飛。
一日,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大舅子田弘到江南游玩,在妓院里碰見了正值二八佳齡的紅歌妓陳圓圓,陳圓圓不但歌舞出色,詩畫俱佳,更有一種動人心弦的神韻,絕非一般美女可比。當即被她的美麗容貌和甜美歌聲所吸引,就半帶強迫地把她買了下來。那時專寵后宮的貴妃妹子一病不起,靠裙帶關系坐享容華的田弘擔心人走茶涼,為了博得皇上的歡心,竟別出心裁地把陳圓圓作為進貢的禮物奉獻給崇禎皇帝。可那時正值明朝末年,內有起義軍風起云涌,外有滿人虎視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搖搖欲墜。崇禎皇帝被折騰得焦頭爛額,沒有興趣在女人身上下功夫,對陳圓圓只是欣賞,沒有收納之意。陳圓圓在宮中盤桓了兩三個月,終究沒能投入皇帝的懷中,田弘只好打發她返回了田府。
陳圓圓進宮時滿載著希望,如今卻一無所成地回來了,田弘當然心中不快。陳圓圓在田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貶到歌舞班中充當歌舞姬。
超塵脫俗迷倒總兵
隨著明廷內憂外患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李自成的勢力已越過寧武關、居庸關,直逼京師;滿清軍隊也從東北面發起進攻。危急關頭,明朝廷下詔吳三桂以總兵身份統領大軍鎮守山海關。
吳三桂是原錦州總兵吳襄的兒子,能騎善射,智勇過人,曾中過武舉。崇禎初年,吳襄因貽誤戰機而被革職,同時吳三桂則升為寧遠總兵。清兵進攻寧遠時,來勢兇猛,明朝的軍隊則軟弱懈用,致使寧遠失守,吳三桂因之被連降三級;后來,吳三桂痛定思痛,加緊操練兵馬,使他的部下成為一支勁旅。如今國難當頭,急需將才,所以朝廷又提拔他鎮守國門,還連帶起用他父親吳襄為京營提督。一時間,吳家父子兵權在握,成了京城里的熱門人物,亂世之時誰都想得到軍隊的庇護,所以吳三桂離京赴任時,京城里的達官顯貴紛紛設宴為他餞行,想為自己今后找下個靠山。
田弘自然也不落后,在府中擺下珍肴美酒款待吳總兵。這天,除了數不清的山珍海味呈列在吳三桂面前外,還有田府中絕色的歌舞姬陳圓圓在席前奉歌獻舞。一陣悠揚清新的絲竹聲后,陳圓圓身披白紗舞衣從重重簾幕中緩緩飄出,就好像一朵白云飄到了大廳之中。她淡掃蛾眉,輕點朱唇,淡雅中露出一種超塵脫俗的氣韻來;輕舒長袖,明眸含笑,那笑便像煙霧籠罩著的牡丹花,朦朧而誘人心醉;一段輕舞后,在廳中站定,隨著動人心弦的樂器聲,唱起了小調,那聲音仿佛從遙遠的天際飄來,輕悠悠地蕩入聽者的心底,宛如清泉澆身般的清爽。這舞這歌,把上座的吳三桂迷得欲醉欲仙,捧著酒杯,眼癡迷迷地盯著陳圓圓,好半天忘了喝酒,也不知擱下酒杯。
陳圓圓歌罷,奉田弘之命捧了銀壺來為吳總兵斟酒。吳三桂心蕩神移地接了酒,一飲而盡。陳圓圓曳著長裙飄然入內,吳三桂的目光隨之而去,良久都不曾收回。
宴散前,吳三桂終于按捺不住,悄悄對田弘說:“倘以圓圓送我,戰亂之時,我會先保貴府,再保大明江山!”田弘會心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吳三桂派人帶了千兩黃金作聘禮,到田府求婚。而田弘早已準備好豐盛的嫁奩,當天就親自把陳圓圓送到了吳家。
此時邊關戰事已急,吳三桂王命在身,可他還是擠時間舉辦了隆重的納妾之禮,只等享受了洞房花燭夜,再啟程赴任。
這一夜新郎新娘早早入了洞房,只為良宵苦短。
無奈好夢易醒,兩人尚興猶未盡時,屋外已響起大軍開拔的號角。吳三桂攬衣推枕,匆匆梳洗完畢,門外已傳來稟報:“鞍馬已備好。”這時,陳圓圓面帶紅暈地倦倚床頭,釵橫鬢亂,淚光瑩瑩,吳三桂看著她,怎么也挪動不了腳步,回過身來擁抱著她,在門外又響起催報聲,才不得不一步三回頭地走出了房門。
怒發沖冠只為紅顏
吳三桂離開京城不久,闖王李自成便率大軍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順王朝。城中舊臣遺老全部遭到了搜捕,吳襄及全家也在其列,而陳圓圓的美貌被闖王的心腹大將劉宗敏(一說是闖王本人)看中,于是被奪為侍妾。“大順帝”李自成逼迫吳襄寫信給吳三桂,勸他來京受降,否則要他全家性命。
信派專使送到了山海關吳三桂手中,見信后,吳三桂動了心,他深知大明皇朝已無重興的可能,不如干脆順應時勢,歸附了李自成,也好保全家人的性命。這時他突然想起了陳圓圓,在他的想象中圓圓應是和家人一同在押,可他還是不放心,便隨口問了一句:“陳夫人現在何處?”來使覺得陳夫人不過是一小妾身份,情況無礙大局,便如實相告:“陳夫人已被劉宗敏將軍收入府中。”
聽到這句話,吳三桂頓時火冒三丈,怒吼道:“豈有此理!”隨即抽出佩劍,一劍砍下來使的頭顱,他的打算也隨之徹底改變了。
吳三桂自忖光憑自己的兵力與闖王交戰難操勝券,于是派副將楊坤持書到滿清大營,乞求睿親王多爾袞出師相援,準備好好地懲罰一下李自成的大順王朝,以泄痛失圓圓之恨。如此一來,他是準備以父母妻子的性命作代價的,而且還裝模作樣地致書父親說:“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旁以誘三桂,不顧也!”堂而皇之地以盡忠于大明皇朝為借口,來賠上全家的性命。豈不料請清兵滅大順國,將來的天下無疑為滿清人所坐,那不就是背叛民族的利益,引狼入室了嗎?為了心愛的陳圓圓,家人也好,民族也罷,吳三桂已顧不了那么多!
吳三桂開關引清兵通往北京,正合多爾袞的心意,他立即發兵入關。李自成偵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就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向東迎去,同時帶上了吳襄作為人質。由于清軍與吳三桂的兵馬并肩作戰,致李自成大敗。李自成一怒之下,馬前斬殺了吳襄,并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竿上示眾,回師京城后又殺了吳家老少共三十八口。
清兵緊追不舍,李自成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帶上京城的金銀財寶撤回陜西故地。臨走時本想帶著陳圓圓,陳圓圓卻認認真真地勸告說:“妾身若隨大王西行,只怕吳將軍為了妾身而窮追不舍;不如將妾身留在京師,還可作為緩兵之計!”李自成聽了以為頗有道理,就留下了陳圓圓。
可惜那邊吳三桂并不知道陳圓圓留在京城,揮師緊追李自成的殘部,一心奪回心愛的女人。一直追到山西絳州,忽然京師有人來報,說是已在京城尋獲了陳圓圓,吳三桂喜不自勝,立刻停兵絳州,速派人前去接陳夫人來絳州相會。
陳圓圓來到絳州時,吳三桂命手下的人在大營前搭起了五彩樓牌,旌旗簫鼓整整排列了三十里地,吳三桂穿著整齊的戎裝親自騎馬出迎,其儀式之隆重決不亞于迎接圣駕降臨。
這一夜重會之歡勝似當初洞房新婚,營帳中點起了紅燭,掛起了芙蓉帳,喝過重逢喜酒的吳三桂緊緊摟住失而復得的陳圓圓。陳圓圓經歷了劫難,又受奔波之苦,神色帶有幾分倦態,卻更加顯得嬌憨嫵媚,讓吳三桂憐愛得心尖發痛。全家三十九人慘死的悲痛被他拋諸腦后,一心一意地享受著陳圓圓的魅力,一任李自成殘部渡過黃河回了陜西。
此時京城里也正熱鬧,多爾袞組織人馬隆重地迎接清世祖順治帝入關,在北京建立了大清朝廷,準備全盤控制整個江山。為了表彰吳三桂開關請兵之功,清朝廷冊封他為平西王,并賞銀萬兩,吳三桂竟然也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下來。這樣一來,當初請兵相助的初衷完全變了質,不折不扣地成為開關延敵的民族叛徒。
煙花散盡香銷玉殞
崇禎帝自縊殉國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重新組建了南明新朝廷。新朝廷深知吳三桂手握重兵,舉足輕重,因而遣特使前往絳州,欲封吳三桂為薊國公,并從海路運米三十萬擔、銀五萬兩犒勞吳軍。不料吳三桂因已受封于清廷,不肯再接受南明皇朝的這一套,他已經決定徹底歸附于滿清手下。陳圓圓曾起心勸吳三桂棄清返明,以盡忠義之道,可惜吳三桂已是執迷不悟,一門心思地追隨清廷。
清順治二年(1645年),吳三桂繼續協助清兵西討,由山西渡黃河入潼關,攻克西安,將李自成的主力徹底消滅。隨后,他又風塵仆仆,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后他為清廷拿下了西南一帶,將最后一個南明小朝廷——永歷皇朝趕往緬甸,清廷詔令他坐鎮云南,總管西南軍民事宜。此時已是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三桂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他將五華山的永歷皇宮重加修葺,建成了平西王府,躊躇滿志地經略所轄領地,儼然就是西南邊地的土皇帝。在吳三桂戎馬倥傯的那些年里,陳圓圓緊隨其左右,為他消愁增樂,簡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可是在政途選擇上,吳三桂并不聽從陳圓圓的勸導,不惜將曾是自己君主的大明皇朝置之死地,使大江南北掀起滾滾硝煙。陳圓圓默默看著這一切,不免黯然神傷。
在昆明穩定下來后,吳三桂冠冕堂皇地以王爺自居,并提出封陳圓圓為平西王妃,不料陳圓圓卻不肯接受,她提出:“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淺,能蒙將軍垂愛已屬萬幸,實在不配貴為王妃,寧愿作侍妾追隨將軍左右!”陳圓圓此舉著實令吳三桂費解,別的女人不惜爭風吃醋為的就是一個名位,她竟然把送上門的恩惠拱手推出。
為何陳圓圓會做出這樣不可理喻的事來呢?且看她此時寫的一闋“丑奴兒令”:
滿溪綠漲春將去,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風透碧紗。
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街,懶賦梅花,簾里人兒學喚茶。
詞中所繪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時之情,滿懷落寞消沉,便是陳圓圓這時的心境。經歷了十幾年的坎坎坷坷,慣看了人世間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恍如過眼煙云,她對一切都已看淡。何況她也明白,為了自己吳三桂不惜引外族入關,毀滅大順王朝,背棄朝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這一切雖然談不上是她的過錯,可畢竟與她有關,讓她自感罪孽深重,哪里還有什么心思去做王妃。
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三桂以兵勢從緬甸索回了永歷皇帝,陳圓圓認為這是擁明復清的好時機,連忙力勸吳三桂趁此機會推出永歷帝,對清廷反戈一擊。她深切地說:“如此可成不世之功!”然而吳三桂卻不想放棄到手的權位重新立馬橫刀,居然將永歷帝絞殺了。天下人為之大失所望,陳圓圓更是心灰意冷,深感已到萬劫難復的地步;而那些所謂的紅顏禍水、所謂的禍國殃民,所有國破家亡、所有骨肉疏散的痛苦和罪名,卻都傾注到了這個可憐的女子的身上。王朝坍塌的碎瓦,無奈地砸破了一個女子的豆蔻年華;歷史顛覆的戰車,無情地碾碎她柔弱的希望。
于是她上書吳三桂,欲出家到洪覺寺蓄發為尼。吳三桂再三勸說也沒用,只得順了她的意。并專為她修了一座寺廟,賜名“金蟬寺”。圓圓由玉林國師賜名“寂靜”,號“玉庵”,在金蟬寺帶發修行。
不久,吳三桂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發,改穿明服,扯旗造反了。吳三桂出征后的第六年,即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湖南衡陽草草稱帝,改元昭武。稱帝之日感了風寒,竟一病不起,五個月后就一命歸天。清軍很快消滅了吳軍,向昆明全境進擊,將吳三桂全家抄斬。圓圓因已出家,不在抄斬之列,但癡情的她卻以死相報,投池自盡,安睡于荷花盛開的蓮花池中……
陳圓圓實在是個悲劇人物,她何嘗想卷入洶涌的時代潮流,在急浪和漩渦中度那不安寧的生活呢?然而由于她貌美藝絕,是一個天生的尤物,因此成了很多有權勢的男人們爭奪不已的獵物。不公平的命運擺布著她,裹脅著她,使她身不由己,隨波逐流,終于走上一條不歸路。
自古紅顏多薄命,就讓我們在吳梅村的《圓圓曲》中再去緬懷那個孱弱的背影吧——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空侯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妖羅綺。夢向夫差苑里游,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熏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座客。座客飛觴紅日莫,一曲哀弦向誰訴?
作者:夏日新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