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6月2日恍然大悟: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2-06-02 22:03
|
|
|
2022年6月2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2年6月2日(農歷2022年5月4日),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健康防疫日”?這些養生知識您知道嗎。
你知道嗎?端午節其實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北京時間2022年6月2日,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6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
|
2022年6月2日(農歷2022年5月4日),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健康防疫日”?這些養生知識您知道嗎。
你知道嗎?端午節其實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北京時間2022年6月2日,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6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提問結束后表示,每逢端午佳節,中國人會吃粽子、賽龍舟,還會掛菖蒲、插艾草來避瘟驅邪,祈求健康。可以說端午節也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明天就是端午節,祝大家幸福吉祥、端午安康。
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而說到端午節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沐蘭湯、飲雄黃酒等等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但是你知道嗎?這些習俗的背后,端午節其實還有另一個身份。
事實上,這些古老的端午習俗,最早都是古人用來驅除疫病、維護健康的,所以端午節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健康防疫節”。
端午節前后,氣溫逐步升高,濕濁毒發,暑氣當令,屬性升散,易耗氣傷津,擾心神,同時各種蚊蟲開始頻繁出現。
根據中醫專家介紹,賽龍舟等運動,可以使毛孔開泄,濕濁得排,運動后飲用溫水,給濁邪以出路。
《黃帝內經》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閡瘧,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其中蘊含的養生道理:夏三月,萬物繁茂,天地之氣交合,宜晚睡早起,不要厭倦漫漫長日,調節情志不發怒,運通氣機使神色充盈秀美,濁氣得泄,順應天時。如夏季不遵循自然規律,仍收斂內藏,則容易引起各種疾病。
端午養生第一條:適當運動,出出汗,不要收斂內藏。運動后飲用溫水,不可汗后冷飲,給濁邪以出路。
端午養生第二條: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增加蔬菜類食物,少佐辛辣之品,如大蒜炒紅莧菜等各種時令蔬菜。大蒜抗菌消炎、抑制腫瘤細胞活性,夏季做菜時少佐以蒜,對預防胃腸道疾病也有好處。值得注意的是,切勿貪涼飲冷,過食寒涼,腸胃受傷,濕濁內蘊,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端午養生第三條:保持環境衛生,潔凈居所,防止蟲害。民間習俗有門窗上掛艾葉、菖蒲和大蒜,屋內薰蒼術,以驅五毒,防蚊蟲。身上佩香囊,用菖蒲艾葉煮水泡澡,以期祛濕解毒,對于某些濕毒偏盛型皮膚病也是可行的。保持整潔衛生的居住環境,對維護健康大有裨益。
吃粽子,外以粽葉荷葉清熱祛暑,內以糯米大棗滋養心脾,有類“清暑益氣湯”之功效。
門窗上掛艾葉、菖蒲和大蒜,屋內薰蒼術,可以驅五毒,防蚊蟲。
身上佩香囊,用菖蒲艾葉煮水泡澡,可以期祛濕解毒,對于某些濕毒偏盛型皮膚病也是可行的。
(綜合自快科技)
【相關事件】:
趙立堅:端午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