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4月19日泰坦尼克號6名中國幸存者遭驅逐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4-19 19:09
|
|
|
2021年4月19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1年4月19日(農歷2021年3月8日),泰坦尼克號6名中國幸存者遭驅逐。
泰坦尼克號6名中國幸存者遭驅逐。
北京時間2021年4月19日,《泰坦尼克號》導演卡梅隆曾說,關于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幸存者的故事“被洗刷,被隱藏,被刪除”了。
《泰坦尼克號》上映23年后,美國研究員施萬克和英國編劇羅飛用一部紀錄片《六人》,將六位當年在報道中“…
|
2021年4月19日(農歷2021年3月8日),泰坦尼克號6名中國幸存者遭驅逐。
泰坦尼克號6名中國幸存者遭驅逐。
北京時間2021年4月19日,《泰坦尼克號》導演卡梅隆曾說,關于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幸存者的故事“被洗刷,被隱藏,被刪除”了。
《泰坦尼克號》上映23年后,美國研究員施萬克和英國編劇羅飛用一部紀錄片《六人》,將六位當年在報道中“失語”的幸存華人帶到了我們面前。
與此同時,亞裔運動正成為美國最大聲量的運動之一。
01
災難的親歷者,被歷史抹去了
1912年4月15日凌晨,一艘救生艇在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航行,黑暗中船上僅有的船員在遍布殘骸的海面上搜尋生命的跡象。就在幾個小時前,這里剛剛上演了無法想象的一幕——當時最豪華的郵輪,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在首次航行中撞上冰山,最后沒入大海。
數百名乘客得以坐上救生艇逃生,還有過千人當場喪命——有的是隨著郵輪沉入海底,有的是凍死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唯一一艘折返的救生艇只找到一具又一具的尸體,直到發現一名年輕的中國男子緊緊抓住一塊木板,仍然生還。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這名男子就是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中幸存的六名中國乘客之一。但由于20世紀初西方對中國的種族偏見,這段史實一直鮮為人知,僅有的記載也大多被極力歪曲。
如今,羅飛和施萬克在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幸存者》當中重新審視了這六名中國幸存者——他們是誰,他們如何活過那災難的一夜,還有他們為什么被禁止進入美國。
“根據記載,當年有700多名泰坦尼克號幸存者,所有這些人都得到了‘幸存者’的身份確認,如果記載可信的話。”現居上海的電影制作人羅飛告訴《華盛頓郵報》,“但這六人是唯獨沒有得到承認的,就像徹底消失了。為什么他們被忽視了?”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載著2229名乘客和船員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前往美國,作為處女航首秀。按原定計劃,郵輪將在一周后抵達終點——大洋彼岸的紐約。
然而,4月14日晚上11點3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在紐芬蘭對開海面撞上了冰山,然后開始進水。幾個小時后,這艘巨大的遠洋郵輪斷開兩截,連同被困船上的數百人,被現稱為“冰山巷”海域的冰冷海水吞噬。
1500多人在悲劇中喪生。700多名乘客生還,在第二天早上被卡帕西亞號救起。
這次悲壯的航行被收錄進無數的紀錄片、書籍和博物館中,也記錄于席琳·迪翁代表作開頭的汽笛聲中,這首歌甚至自卡梅隆1997年的大片《泰坦尼克號》之后就仿佛成為了泰坦尼克號的化身。(此刻的你,腦海中可有響起那悠揚的曲調?)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數百名泰坦尼克號遇難者和幸存者的事跡被大量著述,他們的生平為歷史書籍和后人所津津樂道,個中細節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對于在沉船事件中幸存的六名中國乘客,他們與泰坦尼克號的聯系幾乎消失殆盡。
02
找到他們
施萬克第一次向羅飛提議拍攝一個關于泰坦尼克號的項目是在2014年,但立馬就被羅飛拒絕了,因為當時這對長期合作的紀錄片搭檔正身處另一個項目。
而且,“這可是泰坦尼克號呀!”施萬克還記得羅飛當時這么說。
施萬克說,他們那時認為“能拍的都拍過了”“也沒什么新鮮事可說了,畢竟當時1912年航行100周年的紀念活動才剛過。”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但施萬克堅持。施萬克在新澤西長大,至今已在中國生活超過22年。當時他正對泰坦尼克號進行研究,偶然發現資料提及有六名中國幸存者。但當他嘗試發掘有關六人的更多信息時,卻發現此路不通。
“我真的很困惑,我們竟然一無所獲?”施萬克說,“就像任何歷史項目一樣,你開始穿針引線,卻發現這條線竟然似乎沒有指向任何地方。”
很快,他就說服羅飛放棄了原來的項目,正式拍攝《六人》。
一開始,除了乘客和幸存者名單,兩人幾乎毫無頭緒。于是團隊建立了一個簡單的網站whoarethesix.com來眾包線索。六名中國幸存者好像完全隱形了,甚至在中國,羅飛和施萬克也不得不反復告訴中國人:是的,泰坦尼克號上確實有中國乘客!
準確來說,一共有八名中國人在南安普敦登船。一張三等艙船票上用凌厲的草體筆跡寫著他們的名字:Ah Lam、Fang Lang、Len Lam、Cheong Foo、Chang Chip、Ling Hee、Lee Bing和Lee Ling。
寫有六名中國幸存者名字的船票
經過兩年艱辛的材料整理,電影制作人發現八人是專業船員,曾在英國的不同輪船上共事,認為他們很可能事先就彼此認識。由于當時煤礦工人持續罷工,這八人被公司調往停泊在紐約的安妮塔號貨輪,再前往古巴。
“他們登上泰坦尼克號是為了工作。”施萬克說,“他們是專業船員,被所屬的英國公司借調給北美的公司。”
但接下來的行程讓他們措手不及。
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當泰坦尼克號開始進水時,這八個人是如何反應的。他們乘坐的是票價最低廉的統艙,非英國男性的存活率只有20%左右。
據記載,一艘主救生艇后來決定返回失事海域尋找生還者,發現其中一名中國男子正抓著一塊大浮木求生。另外五人則是利用救生艇逃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四人搭乘的是折疊式C號救生艇,這是一艘有帆布壁板的備用逃生船,是最后一批被放下的救生艇。
最后一批被放下的的救生艇
和他們同船的還有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泰坦尼克號的船主白星航運公司的主席。由于選擇自救而沒有與泰坦尼克號共存亡,身份顯赫的伊斯梅其后受到了輿論的猛烈抨擊。他在官方調查中作證稱,他逃生的船上“有四名中國人”。船上的舵手喬治·T·羅同樣乘坐折疊式C號救生艇,他也證實有中國乘客在場,卻說只到天亮才“發現”四人藏身“座位之間”。
施萬克表示,官方證詞有助于他們開展對中國幸存者的研究。
“可以這么說,我將中國乘客視為泰坦尼克號上的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恩。”施萬克說道,“他們不是主要角色,但正好在關鍵時刻出現……一開始,伊斯梅的證詞是我們僅有的能夠證實他們確切存在的信息。”
03
時代的敵意
即便在1912年4月18日卡帕西亞號抵達紐約之后,這六名中國人的麻煩還沒有結束。由于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六名幸存者被禁止進入美國,從而不得不登上預定的轉運船安妮塔號,第二天離開旋即離開美國前往加勒比地區的水果船。
談到中國幸存者接下來受到的對待,羅飛和施萬克兩人的解讀略有不同。施萬克承認,由于《排華法案》,這部美國歷史上唯一一部明確以種族為由排斥某一群體的法律,中國幸存者無法踏上美國的土地。但他留意到,他們本來就是打算轉乘安妮塔號南下的。
然而,羅飛指出,由于剛剛經歷巨大創傷,其他幸存者獲準免于接受埃利斯島的審查,或可接受醫療救護,但中國人是沒有的。
“我們把這叫做驅逐出境,還是說他們是在過境途中?”羅飛問道。“我覺得,如果我們說他們是在過境,那么……他們受到的對待是不人道的。我們知道他們在船上失去了親密的朋友,然而他們卻沒有選擇留下的權利。他們不得不在24小時內搭乘安妮塔號離境,離開前還被通宵羈押——是的,他們當時被拘留了。”
兩人都認為,當時社會對華人和其他亞洲族裔的態度是充滿敵意的,從當時少數幾篇提到中國幸存者的報紙文章中可見一斑。例如,1912年4月19日,《布魯克林每日鷹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白人水手在災難中表現出的英雄主義》的文章,文章來源不詳,極盡鄙夷地將中國乘客刻畫得野蠻又殘暴。
“敗筆卻是救生艇座位下竟發現蜷縮著的中國苦力,兩人已經死去,八人還活著。”文章如此描述道,“這群牲口是要去紐約登上前往東方的帆船,一發生危險就急忙跳上救生艇躲起來……他們被后來上船的婦孺踩著了,有兩人就生生被壓死了。”
《六人》電影字幕截圖
姑且不說文中述及的人數并不屬實,施萬克認為,沒有證據表明中國幸存者偷偷上船或擠占了婦孺的座位,因為折疊式C號救生艇被發現時還有空位。而且,紀錄片團隊復制了一部實物大小的折疊式C號救生艇,證明座位下根本無法容納四名男子藏身,更不用說要躲整整一夜了。
“如果你讀到其他關于中國幸存者的新聞文章,都有一種他們不配上救生艇的感覺。”施萬克說,“伊斯梅被痛批懦夫,也確實被刻畫成懦夫形象,因為他沒有與泰坦尼克號共存亡,還占了救生艇上的一個座位。但其實折疊式C號救生艇上還有另一位頭等艙紳士,他也上船了,卻毫發無損,根本沒人指責他茍且偷生。”
04
不同的端點
羅飛和施萬克帶領一支六人研究小組,花了兩年多的時間,逐一核實他們找到的所有有關六名幸存者的生平細節。為了進行研究和采訪,他們先后前往倫敦、利物浦、美國東西兩岸、古巴、加勒比海、加拿大,最后又回到中國。盡管困難重重,他們還是找到了六名幸存者的幾位后人,大多數人都從未將他們的親屬與這場歷史性災難聯系起來。
“泰坦尼克號是一個很奇怪的研究對象。一方面,關于泰坦尼克號的信息極為繁復。”施萬克說道,“不只是一般的信息,也有錯誤的信息,還有由不同人拼湊出來的異乎尋常的細節。然后你會像我們這樣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卻沒有現成的答案。”
(在卡梅隆拍攝的《泰坦尼克號》中,原本呈現了一名趴在水中木板上的中國男子被救起的一幕。這個片段后來被刪除了,不過仍可以在導演剪輯版和YouTube上找到這段視頻。)
“最重要的是,他們能獲得歷史上應有的地位。”施萬克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證明他們不是懦夫,他們能夠生還并非以逝去者的生存機會作為代價”。
他補充說,某種意義上,泰坦尼克號只是這些人故事的一小部分,他們可能來自中國廣東,子孫現在散布在地球的另一邊。
“這些幸存者的故事,動人之處在于,他們是上世紀初橫亙在中國僑民面前巨大而錯綜復雜的難題的親歷者。”施萬克說,“他們背井離鄉,最終抵達世界的不同端點,反映了很多當時的政治和經濟潮流。或許,對他們來說,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未必是他們人生中遭受的最大苦難,而只是他們一生中必須面對的其中的一個困厄時刻而已。”
點評:
泰坦尼克號6名中國幸存者遭驅逐。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