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7月14日世衛組織: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并重申安全攝入量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3-07-14 09:14
|
|
|
2023年7月14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3年7月14日(農歷2023年5月27日),重磅!世衛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并建議適度攝入。
阿斯巴甜到底致癌嗎?世衛組織官宣了,不能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北京時間2023年7月14日,阿斯巴甜到底會不會致癌?這個爭論近些年來,一直被科學家和食品專家們爭論不休。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食…
|
2023年7月14日(農歷2023年5月27日),重磅!世衛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并建議適度攝入。
阿斯巴甜到底致癌嗎?世衛組織官宣了,不能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北京時間2023年7月14日,阿斯巴甜到底會不會致癌?這個爭論近些年來,一直被科學家和食品專家們爭論不休。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最新發布了無糖甜味劑阿斯巴甜(一種人造甜味劑)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為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該機構認為,阿斯巴甜在一定范圍內是安全的,聯合專家委員會重申其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簡單的換算就是,如果你體重為50公斤,那么你一天的安全攝入量為50*40毫克=2000毫克(2克),即為安全。
世衛組織旗下的癌癥研究部門IARC,將致癌物質分為5個級別:
1類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如大氣污染、砒霜、酒精、煙草、檳榔等。
2A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對人體雖有理論上的致癌性,而實驗性的證據有限。如紅肉、加工肉等。
2B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如泡菜、手機輻射、氯仿、滴滴涕、敵敵畏、汽油等。
3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在動物實驗中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
4類致癌物: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
IARC將阿斯巴甜歸為2B類致癌物,跟手機輻射同一級別,咖啡也曾在2B類致癌物名單待了25年,在2016年被從名單里剔除。
阿斯巴甜是啥東西?
阿斯巴甜,學名為天門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化學式為C14H18N2O5,是一種重要的人造甜味劑。其被廣泛應用于藥劑加工和食品加工中,安全性非常重要。雖然市場上部分甜味劑已由阿斯巴甜更換成果葡糖漿等安全性相對較高的甜味劑,但其應用仍十分廣泛,尤其過量使用,可能會影響人們的生命安全。
阿斯巴甜在室溫下以白色粉末的狀態存在,是一種天然功能性低聚糖,甜度高、不易潮解、不致齲齒,糖尿病患者可食用。阿斯巴甜因其熱量極低,又具有較高的甜度,可添加于飲料、藥制品或無糖口香糖中作為糖替代品。阿斯巴甜的熱量約為16.75kJ/g,而且2.8mg/dl的阿斯巴甜就可以讓人感覺到甜味,故可以忽略少量阿斯巴甜所產生熱量。
阿斯巴甜是如何被發明的?
1965年12月,美國Schlatter在合成供生物分析用的四肽化合物促胃液激素時,阿斯巴甜這個中間產物濺到Schlatter的手上,因他知道這種氨基酸混合物無毒,因此就不忙于立即洗手。后來當他為取一張稱量紙而舔了一下那個手指時,頓時感到這種二肽酯具有糖一樣的甜味。阿斯巴甜就這樣被發現了。
(綜合自百度百科)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