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08年6月12日朝鮮太祖李成桂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6-11 18:22
|
|
|
1408年6月12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
1408年6月12日(農歷五月十八),朝鮮太祖李成桂逝世。
李成桂(1335—1408年6月18日),朝鮮李朝國王(1392—1398年在位),中國元朝至元元年(高麗忠肅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李成桂出生于高麗東北面(大約位于今日咸鏡道)永興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興本宮)。明永樂六年(朝鮮太宗9年)五月二十四日(1408年6月18日),老邁多病的李成…
|
1408年6月12日(農歷五月十八),朝鮮太祖李成桂逝世。
李成桂(1335—1408年6月18日),朝鮮李朝國王(1392—1398年在位),中國元朝至元元年(高麗忠肅王后四年)十月十一,李成桂出生于高麗東北面(大約位于今日咸鏡道)永興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興本宮)。明永樂六年(朝鮮太宗9年)五月二十四日(1408年6月18日),老邁多病的李成桂于昌德宮廣延樓下別殿薨。
李成桂是朝鮮史上歷時最長的王朝——李朝的建立者。他進行的土地改革,從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改變了朝鮮歷史的發展,他推行崇儒抑佛的國策,改變了朝鮮的文化風貌。與它的宗主國——中國的王朝相比,朝鮮李朝疆域雖小,卻異常穩定和堅固,519年的歷史,奠定了今日朝鮮和韓國多方面的文化傳統。
朝鮮太祖李成桂逝世
朝鮮太祖李成桂
李成桂,字君晉,在登極之后改名李旦,廟號為李朝太祖。他出生于高麗王國一個顯赫世家,其父李子春官至朔方道萬戶兼兵馬使。少年的李成桂,擅長騎射,顯赫的出身加上天生的武將氣質,使李成桂在仕途上暢通無阻,累官至東北面元帥知門下省事、守門下侍中。而歷史的機遇,則把李成桂推到了浪潮的頂尖,使其成為500多年江山的開創者。
當13世紀蒙古旋風席卷歐亞大陸的時候,位于一隅的高麗也不能幸免,在保留國王的情況下,成為元帝國的征東行省。元朝與高麗王室通婚,也使高麗國王的血統中注入了蒙古的因素。1368年,元朝在中國的統治被推翻,殘余勢力遁入長城以北,成為北元。此時,如何抉擇成為高麗王國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新生的明朝勢盛,銳不可擋,但殘元在朝鮮北境尚有一定力量,加上一百多年來對元朝的效忠慣性,使高麗王室的外交政策游移不定,1368至1388年20年間,像一根墻頭草,數次在明、元的風雨中搖弋。與此同時,朝中也形成了親元和親明兩大派系,親元派以權相崔瑩為首,親明派則以大將李成桂為首,兩派之間的斗爭,也代表了主張守舊和要求革新的斗爭。
1388年的“鐵嶺爭端”終于使兩派的矛盾總爆發。明朝在鐵嶺設置都指揮使司,將其納入直轄范圍。此舉引起了親元派的極大憤慨。在崔瑩慫恿下,高麗王辛褕決定與明朝作戰,但他們的失策之處,除了發動的是以卵擊石的取勝無望之戰外,還派遣了堅決反對出兵的李成桂為統帥。結果可想而知,李成桂的大軍到達鴨綠江時,發動兵變,拒絕繼續前進,返回首都開城廢黜了辛褕,流放了崔瑩,從此奪取了朝政大權。
但李成桂還不敢貿然奪位,因為朝中反對派還很多。他又先后擁立了兩個高麗國王作為傀儡兼過渡。為了掃清高麗舊勢力,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李成桂發動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土地改革,在立足未穩之時就進行范圍深度如此之大的改革,顯然是一場政治賭博,幸運的是,李成桂成功了,在個人成功的同時,也帶給了朝鮮一次脫胎換骨的變化。
其時高麗的土地占有狀況極度不合理,地主豪強和佛寺兼并了全國多數土地,大批失地的自由民淪為大農場主的奴婢。1388年,李成桂宣布實行田制改革,將佛寺土地和東北、西北的私人土地收歸國有。1390年,在京城公開焚燒公私田籍。1391年,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宣布實行科田法。對官僚和貴族按等級授田,第一科授田150結,以下遞減,第十八科為末等,授田10結。對士兵授予軍田,每人5—10結。受田者只有收租權,沒有土地擁有權,相對于公田來說,數量有限,而且主要集中于京城附近。其他土地為公田,為國家所有,分給農民耕種,收取租稅。這樣,既限制了兼并,增加了稅源收入,又確立了國家對土地的控制管理,還加強了國家對官僚貴族的控制。
李成桂在土地改革中確立了經濟政治大權,取高麗而代之的時機已經成熟。李成桂為此作了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采用包括暗殺在內的各種手段鏟除了不肯依附自己的朝臣鄭夢周等,終于在1392年正式廢掉了高麗恭讓王,即國王之位,國號朝鮮,同年遷都漢陽(今首爾)。李成桂的篡位得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默許。
身登大寶之后,李成桂像多數開國帝王一樣,也在國家的法度、禮儀等方面作出一番更張,以體現新國家的氣象。1394年,他委任鄭道周編輯了《朝鮮經國典》,定下了國家在行政、財稅、軍事、禮儀制度、刑罰、工程營建等方面的運作規范。三年后,又委任趙漢在《朝鮮經國大典》的基礎上,編成了《經濟六典》。鄭道周、趙漢都是著名的儒學大家,他們的著作體現了儒家的思想,也強化了中央集權、忠君等方面的思想。李成桂通過土地改革已沉重打擊了佛寺勢力,又通過重用儒臣樹立起儒家的統治地位,一改高麗王朝的推崇佛教,“崇儒抑佛”成為李朝的國策。
李成桂還通過釋放奴婢、鼓勵開墾荒地等措施促進農業發展,國家一時出現了穩定興旺的氣象,但好景不長,李成桂很快就在內爭中油盡燈枯。
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遠在鏟除舊朝勢力和勸進中勞苦功高,以至有“今日之事功在一人”(指李芳遠)的說法。但李成桂偏愛繼后神德王后及其所生的第八子李芳碩,在開國功臣鄭道傳的支持下,越序立李芳碩為世子,引起李芳遠不滿。1397年,李芳遠先發制人,起兵殺死李芳碩、鄭道傳,史稱“戊寅靖社”。像當年李成桂憑借政變架空了高麗國王一樣,李芳遠也憑借政變架空了李成桂。1398年,李成桂被迫內禪于第二子李芳果,此后便在歷史的陰暗角落里度過了生命的最后10年,看著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王位又上演了一次次斗爭。
盡管晚景凄涼,但并不妨礙李成桂以一個成功的開國君主的身份載入史冊。他開創的道路,被其子李芳遠(李朝太宗)和孫子李祹(李朝世宗)成功地繼續下去,奠定了500年江山的構架。李成桂在本排行榜位列第81位。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