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10月3日田昭武院士去世,享年98歲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4-10-03 17:08
|
|
|
2024年10月3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4年10月3日(農歷2024年9月1日),廈大原校長田昭武院士辭世,享年98歲。
我國現代電化學奠基人之一、廈門大學原校長田昭武院士辭世。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2024年10月02日23:54發布訃告,內容如下:
訃告|沉痛悼念田昭武院士
訃告
著名物理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
|
2024年10月3日(農歷2024年9月1日),廈大原校長田昭武院士辭世,享年98歲。
我國現代電化學奠基人之一、廈門大學原校長田昭武院士辭世。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2024年10月02日23:54發布訃告,內容如下:
訃告|沉痛悼念田昭武院士
訃告
著名物理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化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廈門大學原校長田昭武教授,于2024年10月1日22時50分在廈門安詳辭世,享年98歲。
田昭武先生1927年6月28日生于福建福州,1945年保送至廈門大學化學系學習,1949年留校任教,1978年受聘為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獲英國威爾士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96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國際電化學學會副主席、國家教委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中國化學會理事長、福建省科協主席、廈門大學校長、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屆主任、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業委員會首屆主任、《電化學》創刊主編、《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田昭武先生畢生致力于物理化學的研究和實踐,是科學源頭創新及學科交叉的提倡者和實踐者,在電極過程動力學、電化學研究方法、譜學電化學、能源電化學、光電化學、電化學微加工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創性重大成果,形成了“原理、儀器方法和應用”三駕馬車的科研理念,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獎勵近20項。他是我國自主科學儀器事業的先行者,1974年成功研制并投產了我國第一臺大型綜合性“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田昭武先生長期堅守教學一線,出版的《電化學研究方法》是中國電化學科學最經典的專著之一。他率先并多次舉辦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電化學學科帶頭人、科研教學骨干。1995年成功承辦國際電化學會第46屆年會并擔任年會主席,推動了中國電化學科學的國際化,2017年國際電化學學會設立了唯一以中國人命名的田昭武能源電化學獎。在1982年至1989年任校長期間,全面推進廈門大學改革創新,成立了30余個院系和科研機構,成為全國首批研究生院試辦院校,率先推行“三學期制”和“雙學位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等。田昭武先生的逝世是我國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更是廈門大學的重大損失!他的卓越成就和高尚風范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田昭武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于2024年10月5日10時在集美區天馬山福澤園敬親堂舉行,敬告其生前親朋好友、師生同仁。
謹此沉痛訃告。
廈門大學田昭武院士治喪工作小組
2024年10月2日
致唁電、送花圈的單位和個人,請于2024年10月3日17:00之前聯系,以便登記、辦理相關事宜。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黃偉珺:13950002804(微信同號),chem-xmu xmu.edu.cn
吳清玉:18950000125(微信同號),wqy xmu.edu.cn
?。◤B大化院人公眾號)
田昭武簡介個人資料: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2024年10月1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學家,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原校長。
1946年,田昭武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后獲得嘉庚獎學金,并得到時任理學院院長兼化學系系主任的盧嘉錫先生賞識,盧嘉錫為田昭武量身定制學習課程,并推薦他到廈門市立中學高中部兼任化學教師。
1949年田昭武從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畢業后留校擔任盧嘉錫先生的助教。
1953年,田昭武晉升為講師,并為本科三年級講授《物理化學》課程。
1954年,田昭武被選派代表廈門大學赴北京大學接受《物質結構》課程師資培訓,回校后在9月新學期開學,便在廈門大學化學系首開《物質結構》這門課程。
1978年擔任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2年至1989年擔任廈門大學校長;
1984年獲得英國威爾士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著作《電化學研究方法》出版。
1988年,田昭武與吳浩青、査全性二位先生聯名倡議共同發起成立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業委員會,并擔任首屆主任。
1990年擔任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5年,在田昭武的努力下國際電化學會第46屆年會在中國廈門成功舉行,他擔任大會主席,這是國際電化學會年會首次在中國召開。同年《電化學》期刊創刊發行,由田昭武擔任首任主編。
1996年后擔任名譽主任;
199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同年當選為國際電化學學會副主席。
2011年獲得第一屆中國電化學成就獎。
田昭武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重視與數理及其他化學學科的結合,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化學、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三維微加工技術、芯片生化實驗研究、譜學電化學和量子電化學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田昭武提出多孔電極極化的“特征電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創立電極絕對等效電路的新解法和測量電極瞬間阻抗的選相調輝技術。設計和推廣多種電化學技術和儀器,如新一代的離子色譜抑制器、微區腐蝕測量系統和中國國內第一臺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在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電化學分析方面,都有結合生產實際的研究成果。
田昭武創立的電化學研究方法和技術有:用于測定瞬間交流阻抗的選相調輝測定法和選相檢波測定法份(1961年),可以跟蹤快速電極過程的阻抗變化;用于測定超低腐蝕速率的控制電位脈沖電流技術特別適用于高電阻介質(如高純水)中的金屬腐蝕速度測量(1988年);用于測定局部腐蝕的掃描微電極技術(1982年),可以發現并測量很早期的局部腐蝕。
在田昭武設計并指導下,研制成功并投入生產的儀器有:DHZ-1型電化學綜合測試儀,已由福建三明無線電廠生產數百臺供全國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使用(1978年);XYZ-1型離子色譜抑制器是利用電化學原理發明的新一代離子色譜抑制器(1988年),已生產數百臺供全國離子色譜廠家配套;WF-Ⅲ型微區腐蝕電位分布測量系統(1982年)等,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并獲專利6項。
學術論著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出版專著《電化學研究方法》,發表論文160余篇。
學術交流
田昭武在第九十四屆主題為《高分辨率的液固界面》國際法拉第討論會上首次提出的“約束刻蝕劑層技術”是能夠制造超微三維復雜構件的新技術。
成果獎勵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后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共35項,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為1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共七項。
人才培養
主講課程
1949年田昭武留校助教后,開始獨立主講《物理化學》和《物質結構》兩門主干課。他還承擔國家部委委托廈門大學舉辦的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擔任主講。
治校措施
1982—1989年田昭武出任兩屆廈門大學校長期間,他集中精力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改革,大膽創新“文理滲透”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此廈門大學有了“三學期制”和“雙學位制”。
團隊建設
20世紀80年代初期,田昭武和周紹民著力布局電化學學科發展,培養改革開放后新一代電化學人:如林祖賡教授開展能源電化學研究;如林仲華教授公派出國,深造回國后,開展譜學電化學研究;吳輝煌教授開展生物電化學研究和材料電化學的研究等。80年代后期,田昭武關注國際電化學科學的發展新方向,在實驗技術上,從傳統的電化學實驗技術發展到從在微觀分子水平研究電化學界面過程,如引進掃描探針技術和振動光譜技術,把廈門大學電化學學科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時代。1985年林昌健教授獲得博士后,開展腐蝕電化學研究;1987年,田中群教授從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后,開展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研究;孫世剛教授從法國獲得博士學位回國開展電催化和電化學紅外光譜研究;毛秉偉教授從英國獲得博士學位,開展電化學掃描探針顯微技術研究。
(綜合自百度百科)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