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26年1月8日伊本·沙特發動政變建立沙特國王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0 15:41
|
|
|
1926年1月8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926年1月8日(農歷1925年11月24日),伊本·沙特發動政變建立沙特國王。
伊本·沙特(約1880~1953)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1932~1953),瓦哈比派現代國家的開拓者。生于利雅得。1891年,第二沙特王國被拉希德家族所滅,少年伊本·沙特隨父流亡國外,后寓居科威特。1910年他建立了一個宗教組織,稱伊赫萬·陶希德(一神論兄弟會)…
|
1926年1月8日(農歷1925年11月24日),伊本·沙特發動政變建立沙特國王。
伊本·沙特 (約1880~1953) 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1932~1953),瓦哈比派現代國家的開拓者。生于利雅得 。1891年,第二沙特王國被拉希德家族所滅,少年伊本·沙特隨父流亡國外,后寓居科威特。1910年他建立了一個宗教組織,稱伊赫萬·陶希德(一神論兄弟會),欲借此打破氏族壁壘 ,以宗教紐帶把各部落結成一體。1912年建立了伊赫萬的農墾區希吉來(要貝都因人從游牧的沙漠地帶遷到墾殖區定居 ,從事農業)。希吉來同時還是瓦哈比派的傳教點和軍事組織,為伊本·沙特的征戰提供了一支精銳部隊。
1913~1926年,伊本·沙特奪取了波斯灣西岸的哈薩 ,并吞了伊本·拉希德家族的沙馬爾,占領了錫爾漢河谷的大部分,攻陷了麥加、麥地那和吉達,兼并了阿西爾,并在這些地區建立了牢固的政權。1927年5月 ,他和英國在吉達簽訂友好條約,英國承認他作為漢志和內志及其屬地之王的完全獨立地位。1932年,伊本·沙特正式將他獲得的領土稱為沙特阿拉伯王國,自立為國王,兼瓦哈比派教長。
1933年他把占國土面積約2/3的土地租讓給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使沙特阿拉伯成為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為發展民族經濟打下基礎。卒于1953年11月9日。
伊本?沙特(1880~1953) 沙特阿拉伯王國創建者,第一代國王(1932~1953)。出身于納季德地區的沙特家族王室,為王朝創建者沙特的第六代直系子孫,故名。本名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費薩爾。生于利雅得,為沙特王朝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之子。自幼在宮廷接受傳統的伊斯蘭教育,信奉瓦哈比派教義,11歲時能背誦全部《古蘭經》。1891年,其父為躲避鄰近地區拉希德部落的不斷武裝進犯,率全家流亡科威特。12歲的伊本?沙特即隨其父在該地定居。此間,他從師學習《古蘭經》注、圣訓、教法、歷史、軍事,并隨父進行社交活動。1901年末,他率部返回阿拉伯半島,并于翌年1月以奇襲手段占領利雅得,重建沙特王朝。1903~1907年間打敗拉希德人及其支持者土耳其軍隊,統一蓋西姆地區。1913年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波斯灣西岸省區哈薩。1919~1925年間,他先后征服了紅海沿岸的阿西爾酋長國、納季德北部杰貝勒?沙馬爾地區的拉希德王朝和由麥加的謝里夫?侯賽因(1924年自立為哈里發)統治的希賈茲王國,占領麥加、吉達和麥地那。至此,波斯灣至紅海之間的遼闊地區盡入沙特王朝版圖。1926年,他在希賈茲親自召開了有各國伊斯蘭教不同派別的學者參加的伊斯蘭教大會,以擴大影響確立其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1927年5月,他同英國在吉達簽訂了友好條約,其在國際上的獨立地位得到確認。伊本?沙特初稱埃米爾和伊瑪目,1921年后稱納季德及其屬地的素丹,自1926年起改稱希賈茲與納季德兩地國王。1932年9月18日正式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國,即國王位。
伊本?沙特是20世紀頗有才干的封建君主之一。在政治上,他以阿拉伯民族主義為旗幟,號召阿拉伯半島各部落停止自相殘殺,共同反對異族統治,驅逐土耳其人。他以伊斯蘭教瓦哈比派教義為思想武器,于1910年在納季德地區建立了宗教社團組織一“認主獨一兄弟會”,以共同的宗教信仰為紐帶把各部落結成一體。他下令由瓦哈比派學者組成宜教團,分赴各地大力傳播瓦哈比派教義。依據瓦哈卜的著作,編寫通俗的宗教經籍,用以號召穆斯林恢復早期伊斯蘭教的純潔性,嚴格奉行認主獨一的教義,謹守教規,履行宗教功課,根除圣徒、圣墓崇拜等一切形式的多神崇拜,譴責一切背離經訓原則的異端邪說、迷信活動和各種禮俗,嚴禁吸煙、飲酒、歌舞、賭博等。他還于1912年下令建立了大量的)農墾區,要求貝都因人從游牧的沙漠地帶遷徙到墾殖區定居,從事農業。這些定居區后來發展成為宗教、政治、經濟、軍事的綜合體。
伊本?沙特執政后,實行政教合一制,自任瓦哈比派教長,立該派教義為國教。他以《古蘭經》、圣訓為準則,推行罕百里派教法,以伊斯蘭教法代替各部落的原習慣法。頒布王位繼承法,規定王位由沙特家族世襲繼承,王國各軍政要職均由其王族成員充任。改革和統一國家行政司法與稅收制度,頒布瓦克夫法和商業法,強化中央政府管理職能。他重視發展經濟和對外貿易,曾于1933年和1939年采取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措施,把占國土面積約2/3的土地租讓給由美國洛克菲勒和摩根集團控制的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從而使沙特成為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為發展民族經濟打下了基礎。隨著石油收入的不斷增加,他著手興建城鎮、港口、機場,引進先進交通和通訊設備,發展文教衛生事業,并撥專款修葺麥加禁寺和興建為朝覲者服務的設施、清真寺以及宗教院校等。他在宗教方面實行寬容政策,允許不同教派的存在。他對外實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重視發展同中東各阿拉伯國家及穆斯林世界的友好關系。于1953年在塔伊夫病故,葬于利雅得。他因對統一阿拉伯半島和創建民族獨立國家所做出的貢獻而被譽為“阿拉伯民族榮譽的恢復者”和“阿拉伯復興運動的先驅”。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12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