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3月7日完全截癱患者在上海走起來了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5-03-07 17:44
|
|
|
2025年3月7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5年3月7日(農歷2025年2月8日),全球首例微創腦脊接口患者創造行走奇跡,完全截癱患者在上海走起來了。
全球首例!完全截癱患者在上海走起來了。
北京時間2025年3月7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2025年3月4日發布消息,內容如下:
逆襲!截癱兩年,重新站立行走!全球首例微創腦脊接口患者創造行走奇跡
“抬腿、…
|
2025年3月7日(農歷2025年2月8日),全球首例微創腦脊接口患者創造行走奇跡,完全截癱患者在上海走起來了。
全球首例!完全截癱患者在上海走起來了。
北京時間2025年3月7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2025年3月4日發布消息,內容如下:
逆襲!截癱兩年,重新站立行走!全球首例微創腦脊接口患者創造行走奇跡
“抬腿、邁步、站穩了!”在8個攝像頭的記錄下,林先生扶住助行器,緩緩抬起腿。他曾被宣判“永遠站不起來”,此時正用雙腿踏出逆轉命運的腳步!
在中山醫院多學科團隊緊密合作下,采用堪稱革命性的微創腦脊接口技術,實現了全球首例完全截癱患者恢復站立行走!這也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作為全國首個獲批的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單位,在打造上海國際醫學科創中心征途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來自廣東的林先生是長期深陷脊髓損傷陰霾患者群體中的一員。兩年前他不慎從近4米高的樓梯上跌落,導致胸椎椎體骨折并椎體脫位、腦出血。原本幸福家庭陷入絕望,愛人小霞辭去工作,全身心陪伴林先生多方就診治療,但雙下肢截癱的癥狀始終未見改善,林先生只能依靠輪椅生活。年齡只有34歲,雙腿絲毫不能動彈,曾經他是家庭的頂梁柱,卻已成為家庭的累贅,他曾一度失去生的希望……
2025新年伊始,林先生的人生在中山醫院迎來了轉折。他成為了中山醫院汪昕教授、丁晶教授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加福民老師團隊聯合開展的《腦控閉環硬膜外電刺激用于脊髓損傷后下肢癱瘓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研究的首例受試者。
加福民團隊技術通過在患者腦部特定區域微創植入電極,精準采集大腦發出的運動信號,這些信號如同大腦發出的“行動指令”,承載著患者對下肢動作的意圖。隨后,借助先進且復雜的算法對信號進行深度解碼,將其轉化為特定頻率和強度的電刺激。最后,這些電刺激通過植入脊髓相應區域的電極芯片,精準無誤地作用于受損脊髓下方的神經組織,激活下肢指令性活動。這項腦脊接口技術,成功繞過受損的神經傳導通路,巧妙搭建起“神經旁路”,宛如一把精巧鑰匙,開啟了脊髓損傷治療的全新篇章。
在中山醫院領導和各級部門支持下,中山醫院神經內科汪昕教授、丁晶教授、神經外科余勇副主任醫師、胡凡主任醫師、康復科余情主任醫師、影像科孫偉主管技師、護理部張玉俠教授等組成多學科臨床團隊與復旦類腦加福民青年副研究員領銜的研發團隊攜手組成腦脊接口聯合攻關小組。
經過全面評估與檢查,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為林先生制訂了一套“前所未有”全球首創方案:一次性立體定向顱內電極置入術與脊髓神經刺激電極置入術。2025年1月8日研究團隊僅用時2小時通過一次性微創手術方式就完成了在腦內和脊髓硬膜外的關鍵調控部位精準置入電極。
術后第1天,林先生的右腿就出現了緩慢的屈曲;第3天,他實現了自主腦控狀態下的雙下肢運動;第8天,他開始在站立架輔助下站立抬腿訓練;第10天,他就能在“天軌”驅動下嘗試跨步,并逐漸適應步行模式,實現自主控制雙側下肢跨步行走;第14天,他的右腿已經能抬高跨越移動的障礙物;第15天,他在懸吊下獨立使用站立架行走超過了5米;第49天,他可以在懸吊下獨立使用助步器行走……林先生激動地說:“我終于再次體會到走路的感覺。”
隨著第一例患者林先生朝著恢復自主行走這一夢想目標踏出了堅實有力的第一步。研究團隊沒有絲毫松懈,繼續迎難而上攻克脊髓損傷導致神經傳導通路阻斷這一醫學難題。
第二例患者是來自河北的趙先生,他也是外傷后截癱,癱瘓22個月。他的雙下肢肌肉極度萎縮,很可能成為恢復行走的障礙。腦脊接口攻關團隊迎難而上,在2月5日通過精準的植入方案完成植入,聯合智能化信號解碼,最終讓術前下肢萎縮完全不能動的趙先生,術后第一天開機1小時即腦控抬腿、術后兩周實現輔助下行走的驚人效果。
來自山東的溫先生是第三例患者,癱瘓10個月。由于脊髓損傷后原先脊柱手術后固定的釘子靠近植入部位,給微創手術帶來嚴峻挑戰,稍有偏差,不但可能影響患者的整個康復進程還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傷。多學科團隊依靠自行研發的術前神經重建成像技術,通過精湛的手術成功把電極置入預定的位置。2月25日手術后,術前完全不能活動下肢的溫先生也實現了次日開機1小時即腦控抬腿的巨大效果。
三位患者恢復情況
從凜冬臘月到春回人間,腦脊接口聯合攻關團隊即使在春節期間也是日以繼夜,全程無休,終于讓癱瘓患者成功突破疾病禁錮,實現了下肢站立與輔助下行走。這項全球首創技術對于我國374萬脊髓損傷,全球近2000萬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讓患者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研發團隊未來將對本技術進行大膽創新與優化,確保腦脊接口技術能夠長期、穩定地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療支持,相信更多的患者能夠重新站起,邁出人生新步履。(詳情點擊:中山醫院步態障礙多學科診療MDT團隊-守護健康每一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名譽院長樊嘉院士,中山醫院院長周儉教授、副院長宋振舉教授與神經疾病診療團隊共同見證了全球第一例微創腦脊接口患者行走奇跡。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