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4年6月25日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去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6-24 18:45
|
|
|
1984年6月25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984年6月25日(農歷五月廿六),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去世。
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去世
米歇爾-福柯
10多年來,他那漂亮的光頭一直就是政治勇氣的標志。那是一顆閃亮的北極星,它指引人們向一切窒息自由精神和壓抑“立異之權”的傳統制度進行抗爭。由于他敏于批判,矢志于揭露權力的濫用,敢于響應埃米爾-左拉“我控訴”這一昔日的戰斗口號,福柯在他的…
|
1984年6月25日(農歷五月廿六),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去世。
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去世
米歇爾-福柯
10多年來,他那漂亮的光頭一直就是政治勇氣的標志。那是一顆閃亮的北極星,它指引人們向一切窒息自由精神和壓抑“立異之權”的傳統制度進行抗爭。由于他敏于批判,矢志于揭露權力的濫用,敢于響應埃米爾-左拉“我控訴”這一昔日的戰斗口號,福柯在他的崇拜者心目中,已取代讓-保爾-薩特成為理想知識分子的典型。
當57歲的米歇爾-福柯于1984年6月25日去世時,他或許是天下最有名的知識分子。他的書、文章和談話錄被譯成16種文字,社會批評家把他的工作奉為試金石。許許多多學術領域的學肯們都在極力弄清他的經驗研究的蘊含,都在深入思考他提出的那些抽象問題,如權力的范圍和知識的限度,如道德責任的起源和現代政府的基礎,如歷史探尋的特征和個人身份的本質。
他在去世之前銷毀了大量的個人文件,在遺囑中還禁止在他死后發表一切他無意中留存下來的文稿。但一個偷賣福柯公共演講錄音帶和自由轉抄本的黑市卻很快形成了,那里生意十分興隆,許多出售品已為收藏家們所收藏。當代還沒有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能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福柯是因他在60年代發表的《癲狂與文明》而開始成名的。書中指出,人們對于精神錯亂的看法在1500年以后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在中世紀,瘋子可以自在地逛來逛去并且受到尊重;可到了我們這個年代,他們卻被當作病人關進了瘋人院,一種“被誤導的慈善”大行其道。
此后,福柯在1966年出版的第二本著作《事物的秩序》成了令人膛目結舌的暢銷書。其中新詞疊生,妙語連珠,最有名的是最后一句話,它斷然宣布“人”很快就會消失,“恰似一張埋沒在海邊沙礫里的面孔”。就像一個世紀前尼采宣布上帝已死那樣,福柯又預告了“人”的死亡。由此引起的爭論再次使他受人矚目。
1968年5月事件發生后,福柯的名望上升到頂峰。那一年全世界的學生都在造反,事后福柯便對政治產生了一種恒常的熱情。在他的后半生中,他例行公事般地評論時事、簽署請愿書、參加游行示威,每遇不平即拍案而起,為所有可憐的、無權的人仗義執言,也登上了學術聲望的又一高峰--在1970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的教授。
在后來的歲月里,他死于艾滋病,留下的告誡是:“每時每刻,每走一步,人們都必須把他們所想所說的同他們所做的、同他們的真實身份進行對照。”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