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30年6月28日耶穌會傳教士白晉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6-27 19:37
|
|
|
1730年6月28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730年6月28日(農歷五月十四),耶穌會傳教士白晉逝世。
耶穌會傳教士白晉逝世
白晉(JoachimBouvet,1656-1730),又作白進,字明遠。1656年7月18日生于法國勒芒市。年輕時即人耶穌會學校就讀,接受了包括神學、語言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全面教育,尤其對數學和物理學興趣濃厚。于清康熙二十六年來到中國,是一位對于近代中西文化交…
|
1730年6月28日(農歷五月十四),耶穌會傳教士白晉逝世。
耶穌會傳教士白晉逝世
白晉(Joachim Bouvet,1656-1730),又作白進,字明遠。1656年7月18日生于法國勒芒市。年輕時即人耶穌會學校就讀,接受了包括神學、語言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全面教育,尤其對數學和物理學興趣濃厚。于清康熙二十六年來到中國,是一位對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
白晉1678年10月9日入耶穌會,1687年7月23日為法王路易十四選派第一批六名來華耶穌會士之一。在出發前,他們被授法國科學院院士,并負有測量所經各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收集科學資料之任務。這批傳教士以洪若翰神甫為首于1685年3月3日從法國布雷斯特東渡,經暹羅(今泰國),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月23日)夏,抵浙江寧波,請求在華永久居留。其中有一位神父被暹邏國王挽留,沒有同行來中國外,其余五人最后于1688年2月7日抵達北京。這五人即為洪若翰、李明、白晉、張誠、劉應。當時的浙江巡撫金宏以這些人無護照入境,咨文禮部,擬遣送回國。因當時任職欽天監的比利時教士南懷仁年事已高,康熙正物色新人接替,遂批準他們進京。白晉和張誠(J.F.Gerbillon)兩位神父當即被康熙帝留京供職,其他三人則獲準前往各省自由傳播福音。
1688年,張誠等進宮,進獻了當時歐洲先進的天文儀器,包括帶測高望遠鏡的四分象限儀、水平儀、天文鐘,還有一些數學儀器。康熙非常喜歡,下令置于宮內御室中,并傳旨白晉、張誠學習滿語,9個月后學成。白晉、張誠在向康熙講解所進儀器的使用的同時,還向他講解一些天文現象,并介紹了法籍意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JeanDominique Cassini,1625~1712)和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德拉伊爾(Philippe de Lahiere,1640~1718)觀測日食和月食的新方法,并繪圖加以說明。白晉還將法王路易十四之子梅恩公爵送給他的測高望遠鏡轉呈給康熙皇帝。
1690年,張誠、白晉等系統地向康熙講授過幾何學和算術。張誠、白晉編寫了滿文實用幾何學綱要;后來,白晉、張誠的滿文講稿整理成冊,并譯成漢文,由康熙親自審定作序。這就是現在故宮博物院所藏滿文本《幾何原本》,而漢文本則收入了《數理精蘊》。
1691年,根據康熙皇帝的要求,白晉和張誠曾準備講歐洲哲學史,但因康熙患病不能用功而未能按計劃進行。他們看到皇上很想了解人體組織及其機能動因,以及在這些組織中發生的那些有益作用的原理,所以又決定講授人體解剖學。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7月4日,白晉、張誠兩人進獻的奎寧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瘧疾,為了酬謝他們的功勞,康熙帝命在皇城西安門內賜地建房,作為傳教士的住宅。同時,康熙皇帝為招徠更多的法國耶穌會士,任命白晉為特使出使法國,攜帶贈送法國國王的珍貴書籍四十九冊,回國招募更多的傳教士來華。白晉輾轉于水陸,至1697年3月才抵達布雷斯特,5月回到巴黎。當時,在法國只有23冊漢文書籍,因此白晉帶回的這套漢文書籍讓路易十四感到非常歡喜和驚奇。白晉于該年出版《中國現狀》與《康熙皇帝》兩本書,分別獻給了勃艮第公爵夫人和路易十四。白晉將康熙皇帝描繪為另一位太陽王,以此博得路易十四對康熙的好感,從而獲取其對傳教區進一步的財政和人力的支持,亦即派遣更多的耶穌會士去中國并支付年薪。路易十四慷慨地答應了這一請求,同時授權白晉花一萬法郎為康熙皇帝準備禮物。
一切就緒之后,1698年3月,“安菲特利特”號載著一行9位耶穌會士自拉羅舍爾起錨駛向廣州,除白晉外,其余8人分別是雷孝思(Jean-Baptiste Regis)、利圣學(Jean-Charles Etienne de Broissia)、翟敬臣(Charles Dolze)、南光國(Louis Pernon)、馬若瑟(Joseph Hennry Premare)、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顏理伯(Philibert Geneix)、衛嘉祿(Charles de Belleville)。
在此之前,白晉已經安排另外幾名耶穌會士先期離開,傅圣澤(Jean Francois Foucquet)和卜嘉(Gabriel Barborier)于1698年1月乘“拉澤蘭”號離開布雷斯特,并在路易斯港換上了“拉邦”號艦船,與已經在該船上的其他3名耶穌會士會合。加上他們在印度時,又有兩名法國會士結伴來中國,這樣,白晉此行共帶回了15名耶穌會士,其中的不少人在漢學方面有突出的貢獻。他們于1699年返回北京,并攜來法國國王回贈的一批名貴雕刻。
白晉這次出使的巨大成功,深得康熙皇帝的贊許。皇帝任命他為皇太子的輔導老師。白晉和康熙皇帝有著同樣的見解,他們希望找到儒教與天主教的共同點,從而使得中國人能夠接受并改信天主教。據說,康熙皇帝本人曾宣稱自己要信仰天主教,并使得全中國人民也將改信此教,在中國的傳教士們都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全力以赴,只是最終并未成功。當時,白晉努力從“四書五經”中尋找天主教傳說的痕跡,通過研究,他認為自己已經從中國古典書籍中發現了天主教初傳的記載,于是他和兩個同道一起寫了《古今敬天鑒》一書。
1705年,羅馬教皇特使鐸羅,為頒布教皇“禮儀”的禁令來到中國,康熙皇帝大為震怒,下令將其逐出北京。但皇帝認為教皇的錯誤決策是由于他不了解中國,又聽信了壞人的讒言。于是打算派白晉前往羅馬,向教皇解釋。后由于與鐸羅的意見嚴重分歧,康熙下令將白晉召回,未能成行。
康熙皇帝與西方傳教士接觸后,在學習使用天文、數學儀器的過程中,對大地的測量產生了興趣。但康熙關于測繪全國地圖的設想,首先萌發于平定三藩之亂時。在戰爭中地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暴露出很多缺陷。有的地圖粗略模糊,有的甚至錯誤百出。據《張誠日記》記載,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后,1690年1月26日,康熙要求張誠介紹俄國使團的來華路線,張誠按照西方繪制的地圖給他講述,他發現地圖中關于中國的部分,尤其是中國東北部分過于簡略粗疏,由此決心依靠傳教士用西方的測量技術繪制一張全國地圖。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底,白晉奉命與雷孝思(1663~1738)﹑杜德美(1668~1720)等人帶隊從長城測起,對長城各門、堡以及附近的城寨、河谷、水流等進行了測量。1709年1月,他們返回北京,帶回一張約15英尺長的地圖。之后,又有費隱等人加入。這一次白晉等人率隊測繪長城以西,即晉、陜、甘等省,直至新疆哈密一帶。其余的傳教士也被派往各省測量繪制《皇輿全覽圖》,白晉等人還參加了最后的匯總工作,這項任務歷時九年才最終完成。經康熙審定后,1718年繪制成《皇輿全覽圖》及各省分圖。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如此廣闊的國土上完成的大地測量。這次測量中統一了長度單位,發現經度長度上下不一,證實了地球是扁球形。
1730年6月28日(雍正八年)白晉卒于北京,享年74歲。之后遺體也安葬在正福寺墓地。他一生的事跡充分證明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真摯的傳教精神以及耶穌會士們普遍具有的政治才能。就他個人性格而言,他是一個溫厚誠實、忠順可靠的人,就算有時對別人不滿,也決不誹謗別人;他與人為善,因此總能和周圍的人友好相處,從而總是能夠很好地實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