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72年1月9日建筑學家梁思成逝世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0 20:51
|
|
|
1972年1月9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972年1月9日(農歷1971年11月23日),建筑學家梁思成逝世。
建筑學家梁思成逝世
梁思成是我國近代史上“戊戌變法”的主要倡導人之一梁啟超的長子,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解放以前,他就在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研究傳統建筑的學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任職,從事中國古建筑的科學研究工作。全國解放以后,他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筑設計。還有,我們中華人…
|
1972年1月9日(農歷1971年11月23日),建筑學家梁思成逝世。
建筑學家梁思成逝世
梁思成是我國近代史上“戊戌變法”的主要倡導人之一梁啟超的長子,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解放以前,他就在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研究傳統建筑的學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任職,從事中國古建筑的科學研究工作。全國解放以后,他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筑設計。還有,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就是他和他的夫人林徽因共同設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1949年7月10日,新政協籌委會在《人民日報》等大報上刊登了公開征集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的啟事。當時梁思成是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華大學國徽設計組的負責人。
國徽征稿結束時,共收到900多件設計圖案,但都未被選中,政協籌委會決定把設計國徽的任務交給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梁思成夫婦認真分析了征集來的國徽資料,首先明確了國徽和商標的區別,認為國徽是一個國家的標志,它應體現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國家的意志,一個政黨的主張。中國的國徽要有中國的特征,政權特征,形式也要莊嚴富麗,要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自豪感。經過幾個月不分晝夜的奮戰,國徽圖案終于誕生了。而梁思成和林徽因卻在終評的前一天雙雙病倒了,只得讓秘書去參加評選工作。
評選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周恩來總理也參加了這次國徽評選會,他和評委們一起仔細審視了中央美院和梁思成夫婦領導的清華大學小組設計的兩枚國徽圖案,并進行了認真地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贊成采用梁思成夫婦設計的圖案,但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要求一兩天內畫好正式圖紙,送政協全體會議審查。
梁思成夫婦根據周總理和國徽評選委員會的意見,組織清華國徽小組用兩天時間重新繪制了大幅國徽圖案,并在圖版下方寫了國徽圖案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穗,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直到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這一段偉大的革命歷程。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召開,會上,在毛澤東主席的提議下,全體代表起立,鼓掌通過了梁思成夫婦主持設計的國徽圖案。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發了公布國徽的命令。
1972年1月9日逝世。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