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65年1月16日馬鈴薯暴動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5 14:56
|
|
|
1765年1月16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765年1月16日(農歷1764年12月25日),馬鈴薯在俄國的暴動。
關于馬薯鈴怎樣來到俄國,曾有過這樣的傳說,彼得大帝在荷蘭的時候,從鹿特丹給他的親信B.謝列麥契耶夫公爵寄回一麻袋馬鈴薯,要求他一定要在俄國種植好。俄國馬鈴薯的歷史就從這袋馬鈴薯開始的。1765年春,分發的種用馬鈴薯雖然種植過晚,可是在一些地方還是順利地繁殖起來了。例如,在諾夫戈羅…
|
1765年1月16日(農歷1764年12月25日),馬鈴薯在俄國的暴動。
關于馬薯鈴怎樣來到俄國,曾有過這樣的傳說,彼得大帝在荷蘭的時候,從鹿特丹給他的親信B.謝列麥契耶夫公爵寄回一麻袋馬鈴薯,要求他一定要在俄國種植好。俄國馬鈴薯的歷史就從這袋馬鈴薯開始的。1765年春,分發的種用馬鈴薯雖然種植過晚,可是在一些地方還是順利地繁殖起來了。例如,在諾夫戈羅德一位不知名的菜農把約兩袋塊莖切成單芽種植,獲得了172袋(約3740公斤)驚人的產量。省長謝維爾斯立即把這個成績樞密院報告,樞密院指示科學院將這一成績在〈彼得堡公報〉上加以報導。1766年2月10日《彼得堡公報》以社論的形式用黑體字醒目地報導出來,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根據國家財產部的建議命令在幾個省設立馬鈴薯育種地段,按公有方式種植馬鈴薯。在實行這一措施的過程中、引起了官屬農民的懷疑,農民們認為要把他們變成農奴,這種懷疑又為一些驚慌失措的農村司書所證實,這便成為葉卡捷林堡、皮爾姆、喀山和諾夫戈羅德省農民大規模起義的直接原因。這次起義以很不確切的名稱《馬鈴薯暴動》而載入史冊。
馬鈴薯暴動
彼得大帝畫像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在卡列里和其它地方發生了饑荒。當時管理醫療事務的機關--醫學委員會向政府倡儀,認為解決饑荒最好地的措施是讓荒民們種植“地蘋果”,也就是土豆。
1765年1月16日,樞密院發布了關于在俄國種植馬鈴薯的第一道指令。隨后,諾夫戈羅德省省長謝維爾斯向樞密院提出了一項在愛爾蘭采購種用馬鈴薯并分發到各省的建議。樞密院審查了謝維爾斯的報告,并撥款命令醫學委員會采購薯馬鈴薯并分發到全國。由契卡索夫男爵領導的醫學委員會全力以赴地執行了樞密院的指令。他們向夏園園丁艾克列賓購買了首批9袋馬鈴薯同時分發到維堡省、諾夫戈羅德省和彼得堡省。藥劑師尼魯斯在喀瑯施塔得英國海船上購買了9普特馬鈴薯。根據樞密院的指令,信使庫茲明于5月24日把馬鈴薯塊莖送到維堡,與此同時,從普魯士訂購的半桶馬鈴薯也運到。內爾漢格爾斯克省省長洛維村親自將一袋種用馬鈴薯運到阿爾漢格爾斯克,并將這些材料分發給五個人種植。1765年春,分發種用馬鈴薯的工作結束。
1765年3月10日彼得堡省省長烏沙科夫向樞密院請示頒發關于種植馬鈴薯的《條令》。這一《條令》由十六部分組成,是一部指導栽培馬鈴薯的比較完善的農業技術文獻,它隨同樞密院的指令免費寄發全國各省。
在諾夫戈羅德一位不知名的菜農把約兩袋塊莖切成單芽種植,獲得了172袋(約3740公斤)驚人的產量。省長謝維爾斯立即把這個成績樞密院報告,樞密院指示科學院將這一成績在〈彼得堡公報〉上加以報導。1766年2月10日《彼得堡公報》以社論的形式用黑體字醒目地報導出來。
十八世紀的西方醫生已廣泛地運用新鮮馬鈴薯塊莖所含的維生索C和淀粉液。與之不同的是,馬鈴薯在俄國一開始就做為蔬菜植物加以栽培的。在十八世紀未的俄國,馬鈴薯已開始在2--4公傾大小的地塊里栽培了,在大田里,它已開始與蕪菁競爭,最后成為這場斗爭的勝利者。在推廣馬鈴薯種植方面, 許多科學家和菜農家波洛托夫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曾參加‘七年戰爭‘,戰爭結束后定居在農村進行農業方面的各種科學試驗和研究,他研究出了馬鈴薯的貯藏方法和提取淀粉的方法。彼得堡的菜農格拉契夫在培育馬鈴薯新品種展覽會上共獲得十六枚獎章,并被巴黎農業科學院選為院士。
如上所述,俄國第一批馬鈴薯品種是引入的,但不久俄國各地就開始播種馬鈴薯種子并從事培養本國的品種。19世紀上半葉,自由經濟協會不斷地往邊遠地區分發馬鈴薯種子,做了大量得工作,如在俄國歐洲部分,彼得堡附近的加爾列沃鎮農業學校校長貝科夫曾分發了二百俄磅(一億六千萬粒種子),其中大 部分運往皇室領地,經過多年的正作,廣泛采用了馬鈴薯種子培育新品種群體這一新技術。這些無名品種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占俄國馬鈴薯栽培面積的的一半以上。隨著晚疫病的出現,土法育種受到打擊,因而國外商號育出的新品種又開始大量涌進俄國。薯名的格加契夫引入了“早玖瑰”、 “里克特皇”。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由經濟協會國家財產部也引入了很多品種。
馬鈴薯暴動
俄國街頭的土豆攤
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根據國家財產部的建議命令在幾個省設立馬鈴薯育種地段,按公有方式種植馬鈴薯。在實行這一措施的過程中、引起了官屬農民的懷疑,農民們認為要把他們變成農奴,這種懷疑又為一些驚慌失措的農村司書所證實,這便成為葉卡捷林堡、皮爾姆、喀山和諾夫戈羅德省農民大規模起義的直接原因。彼得大帝一怒之下動用軍隊予以鎮壓,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為“馬鈴薯暴動”。可以說,馬鈴薯是伴隨著槍聲和血淚在俄國土地上安家落戶的。這之后,俄國人開始大量種植馬鈴薯,并使其成為主食,而“土豆加牛肉”已成為幸福生活的標志。
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前的一百五十多年里,馬鈴薯主要在國家的中部區域種植。十月革命后,蘇聯十分重視馬鈴薯事業的發展,僅革命成功初期就在莫斯科附近建立了實驗站(后改組成馬鈴薯栽培科學研究所)。1923春愛菲爾德在北極建立了北極區試驗站,經多年試驗,終于培育出適于北方條件的特別抗寒的馬鈴薯品種,如“伊曼德拉”等。使蘇聯的栽培區域推進到最北部的卡列里、科雷馬、堪察加,使之擴大了近一千萬平方公里。
1925 年后討H.H.瓦維洛夫院士率領的蘇聯考察隊在美洲獲得了大量保貴的原始材,回國后廣泛地開展了合成效的馬鈴薯品種選育工作,選育出如早期種植的“洛爾赫”“蘇維埃”、 “愛普隆”等品種。到1954年,蘇聯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50萬公頃,比沙皇時代多150萬公頃,以占史界第一。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