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月17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97年1月17日(農歷1896年12月15日),譚嗣同重要哲學著作《仁學》編寫完成。
1897年1月17日,譚嗣同完成重要哲學著作《仁學》,共2卷,5萬多字。他雜糅儒、釋、道、墨各家和西方資產階級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經濟學說,形成了獨特的哲學體系。
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原質所構成,其本體是“仁”,“仁”是萬物之源;“以太”構成萬物的本…
|
1897年1月17日(農歷1896年12月15日),譚嗣同重要哲學著作《仁學》編寫完成。
1897年1月17日,譚嗣同完成重要哲學著作《仁學》,共2卷,5萬多字。他雜糅儒、釋、道、墨各家和西方資產階級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經濟學說,形成了獨特的哲學體系。
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原質所構成,其本體是“仁”,“仁”是萬物之源;“以太”構成萬物的本質,是“不生不滅”的;宇宙間各種事物只有“變易”,沒有“存亡”,只有“聚散”,沒有“生滅”。
肯定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是靜止的、停頓的,而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批判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封建頑固思想,從變易中論證其改革社會制度的政治理想。
書中猛烈抨擊“三綱五常”,指斥兩千年來封建專制制度為“大盜”之政,專制君主是“獨夫民賊”,宣傳“君末民本”的民權思想,認為“君”如不能為“民”辦事,亦可共廢,否定了“君權神授”。
在《仁學》中,譚嗣同要求沖決封建主義的網羅,從而成為維新派中最激進的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