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1月22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1865年1月22日(農歷1864年12月25日),德國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希·帕邢出生。
德國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希·帕邢出生
弗里德里希·帕邢(FriedrichPaschen,1865.1.22—1947.2.25),德國物理學家,1908年發現了氫原子光譜的帕邢系。
1865年1月22日生于德國什米林。
188…
|
1865年1月22日(農歷1864年12月25日),德國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希·帕邢出生。
德國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希·帕邢出生
弗里德里希·帕邢(Friedrich Paschen,1865.1.22—1947.2.25),德國物理學家,1908年發現了氫原子光譜的帕邢系。
1865年1月22日生于德國什米林。
1884年考人斯特拉斯堡大學。
1888年在柏林大學由于發現火花放”電的電壓只決定于氣壓和兩極之間距離的乘積而獲博士學位。
1901年任蒂賓根大學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長。
1924~1933年任帝國物理技術研究所(柏林-夏洛騰堡)所長,1925~1927年任德國物理學會會長。
1947年2月25日在德國波茨坦去世,終年82歲。帕邢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對光譜學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
從1890年起,帕邢系統地用測量熱輻射方法對光譜的紅外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1894年通過對太陽光譜的研究,把紅外線的波長從5um拓寬到9。3um。
1897年通過改進儀器和采用新的測量方法,又把紅外線的波長推至23pth。
1908年,帕邢應用光柵攝譜儀對元素的紅外區發射光譜進行了研究,發現氫原子光譜的近紅外區存在附加的譜線,它恰好是氫光譜的Hα和Hβ之差得出的一個新譜線,從而證明了里茲(Wal-therRitz,1878~1909)提出的“從任何兩條譜線之和與差往往可以找到另一譜線”的預言,并進一步發現了“帕邢線系”。此外,帕邢還研究過光譜線在強磁場的分裂效應、氦譜線的精細結構、氖的復雜光譜等,在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