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99年1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出生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6 10:10
|
|
|
599年1月23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599年1月23日(農歷598年12月22日),唐太宗李世民出生。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在位23年,于649年7月10日(農歷五月二十六日)病死在翠微宮含風殿病逝。在他統治的23年中,對政治進行了很多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現了“貞觀之治”…
|
599年1月23日(農歷598年12月22日),唐太宗李世民出生。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在位23年,于649年7月10日(農歷五月二十六日)病死在翠微宮含風殿病逝。在他統治的23年中,對政治進行了很多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況。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后的8月,唐高祖被迫讓位給李世民,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繼位之初兢兢業業、小心謹慎地治理國政。有一次,他問大臣魏征,何謂明君、暗君?魏征答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他兼聽各種不同意見,擇善而行。唐太宗非常贊同這個見解,并多方鼓勵和啟發百官們進諫,還定下制度,凡宰相入宮議事,諫官可以列席參加,隨時諫諍。在眾多有才能、有卓識的文臣武將的輔佐下,唐太宗不但平定了中原,降服了邊境的夷狄(少數民族),而且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首先,他恢復了“均田制”,18歲以上的男子分田百畝,其中80畝為“口分田”、20畝為“永業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保證了國家賦稅的收入,并多少限制了豪強對土地的兼并。“均田制”為唐朝前期的富強提供了物質基礎。
其次,唐太宗推行了“府兵制”。府兵即衛士,由政府從民戶中點集,21歲應征,60歲免役。衛士平時務農,農閑的時候集中在一起進行訓練。服役時要自備兵器資糧,分批輪流守護京城或邊境。一旦有戰爭爆發,兵士們回兵府,由朝廷下令征集,交給大將統率。待戰爭結束以后,大將回朝廷,兵士回兵府。這種從農民中征招,兵源比較有保證的兵制叫做“寓兵于農”。這種做法既把部分軍需品轉嫁到農民身上,減輕了國家的軍費負擔,同時,由于兵將不能長期相守,避免了有野心的將帥擁兵割據。
除此以外,唐太宗還注意減輕賦稅和徭役,大力提倡節儉,反對大興土木。
由于采取了這些有力的措施,唐太宗在位的20多年中,唐代社會的政治經濟都發展到了空前的盛況,“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國內一派繁榮的景象。邊境以外的一些部落都紛紛來歸附,各國商旅來往更是絡繹不絕。這時候的中國已經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封建國家,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貞觀23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他的兒子李治即位,就是唐高宗。由于他沒有政治才能,懦弱昏庸,后來唐朝大權就漸漸落到皇后武則天的手中了。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6日(星期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