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10月27日
光陰似箭是什么生肖動物(打一數字生肖)精準曝出
1995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攜夫人到中國旅行,并為windows95和office的業務入華融冰。
這趟旅行見聞,最令比爾蓋茨驚訝的事情是,原來office在中國早已有了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求伯君和雷軍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經推出的WPS。當時,為了化競爭對手為合作伙伴,微軟…
|
2021年10月27日:
光陰似箭是什么生肖動物(打一數字生肖)精準曝出
1995 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攜夫人到中國旅行,并為 windows 95 和 office 的業務入華融冰。
這趟旅行見聞,最令比爾蓋茨驚訝的事情是,原來 office 在中國早已有了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求伯君和雷軍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初期就已經推出的 WPS。當時,為了化競爭對手為合作伙伴,微軟主動提出可以兼容 WPS。求伯君欣然同意了 office 的協議。
但沒想到的是,兩年后 windows97 推出,借助這一經典系統捆綁銷售 office,office 迅速搶占了全球辦公市場。這時在國內市場,微軟過河拆橋,中止了與 WPS 的兼容協議,被拋棄的 WPS 因此失去了市場主流份額。
當然,雷軍在 2002 年又重新將 WPS 重寫,并把 WPS 背后的金山辦公做成 A 股市值第一的互聯網公司,這些都是后話。
無可否認,office 套件開創了國內企業電子辦公的潮流,一份 word 文檔記錄,一份 Excle 表格統計,一份 PPT 演示,有多少企業至今還是這樣的工作模式。
25 年過去,微軟再難在全球市場復制對 WPS 的 " 小聰明 " 了。2021 年 10 月,歐盟對微軟利用 Windows 捆綁銷售 Teams 一案展開反壟斷調查。國內市場并沒有對 Teams 展開反壟斷調查,因為 Teams 在國內市場近乎 " 小透明 " 般存在。
具體來說,Microsoft Teams 是一個通信和協作軟件,它集成了聊天、視頻會議、 文件存儲 、Office365 等功能。今天,Teams 在國內僅有部分外企在用,絕大部分企業使用的類似軟件是阿里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以及字節跳動的飛書等等,新一代智能企業辦公產品。
而 " 釘釘們 " 也正在對 Teams 和 Office365 等產品降維打擊。10 月 11 日,釘釘總裁葉軍在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匯報時,介紹釘釘的文檔可以鏈接當事人,通過人與人的關系找到文檔,并且演示了可以自動生成多彩表格模板的斑馬文檔。
" 釘釘做了這么多年的 Word、Excle,今天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 office,我們希望未來中國人的電腦不用裝 Office",葉軍對 Tech 星球說道。
雖然,葉軍當時說這句話的語境,并沒有幫助雷軍 " 復仇 " 微軟的現場話題,只是這一代互聯網企業,或許都有超越強大對手的決心。
未來,中國 4000 萬企業組織或許都不再依賴微軟、Google 等企業提供數字化辦公能力。但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等產品,將如何主導這些企業的發展和演進,如何在溝通、組織、協同、業務、生態數字化 5 方面提升企業生產力,都值得關注。
釘釘、企業微信、飛書三款產品,就如同是阿里、騰訊、字節給國內 4000 萬企業組織的 " 三個水桶 ",企業用水桶提水 " 澆灌 " 業務。這三個水桶由刻有組織和業務等 5 個維度的積木構成,像水桶理論一樣,各個維度的積木長短不一,造成提水多少也有區別。
來源:視覺中國
企業選擇哪個水桶提水,也即選用哪型產品來決定未來的生產力演進方式,不再如上個世紀 90 年代只有 office 般沒得選,只是更難選。
起點決定路徑
國內企業移動辦公平臺起源于 2015 年,釘釘是那個開拓者。
很多人熟知釘釘的崛起標識,是馬云在復星集團考察時,復星高管夸贊阿里的釘釘好用。得知阿里還有這一潛力產品的馬云,回去開始大力支持釘釘的發展。
但釘釘創始團隊最初建立起信心,其實是在更早時候的云棲大會上。2015 年,做 " 來往 "App 失敗后的陳航(花名:無招),在創立阿里的湖畔花園開始探索新的產品。當時釘釘還叫 " 工作圈 ",能不能成大家都不知道。
就在這屆云棲大會上,釘釘創始人無招在一個小會場內,向大家演示了一個 " 特異功能 "。額外增加的嘉賓無招走在臺上,給在場所有人打了個 " 電話 "。實際上這是個免流量的通話功能,類似后來網易易信和中國電信合作的網絡互通電話。
當會場所有人手機都亮起來的時候,和無招一起做 " 來往 " 失敗的李雪,此時內心熱血上涌。" 終于看到一個大家都驚喜的功能,這次能成了 ",李雪曾向 Tech 星球回憶 5 年前的那場首秀。
內部信心建立后 ,釘釘開始與康帕斯這家創業公司共創發展歷程,其實這個偶然決定,奠定了釘釘的發展模式。創業企業的核心痛點需求是什么,釘釘就推出什么功能。從最開始的管理難出發,釘釘推出了打卡、釘一下,已讀顯示等功能,再到后來的 HR、財務等等諸多能力,直到后來發現,企業的痛點訴求太多,釘釘自己做不完,于是推出了 ISV 生態平臺,引入更多的第三方 SaaS 服務商。
當時,還有個小插曲," 工作圈 " 這個產品發展成功后,內部猶豫不決,是把 " 工作圈 " 并入 " 來往 ",拯救后者,還是獨立做企業級通信產品。還好無招后來決策做獨立 App,這才有了釘釘。
在大家認知中,釘釘也是如此定位,但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可能有些異議。因為早在 2003 年的 9 月 9 日,馬化騰就在北京發布了企業級實時通信產品 " 騰訊通 "(RTX)。這款產品概念過早,在市場上并沒有掀起什么水花,后來變成了騰訊內部的通訊產品。
后來騰訊推出過企業 QQ,微信也推出過企業號,最終在 RTX 的基礎上,微信團隊在 2016 年推出了企業微信,騰訊也確定了這款產品將與釘釘廝殺。
在 2017 年 12 月,Tech 星球在采訪企業微信產品總經理黃鐵鳴時,其提到微信事業群也在同年 11 月成立了企業微信事業部,這個部門已經有 200 人。對方釋放了騰訊要大做企業微信的信號。
黃鐵鳴當時這樣介紹企業微信定位:" 企業微信是要做專屬連接器,為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去中心化賦能。" 與微信的理念十分相似,但如何連接,如何去中心化,都沒有明確的答案。
其實,這時候還有一個新入局玩家,它就是字節跳動的飛書。2016 年 10 月 11 日,曾任字節跳動 HR 總監的謝欣給創始人張一鳴發了一封郵件,提出想做辦公工具。在 2017 年元旦后,字節成立了 10 個人的飛書項目小組,開始正式啟動。
或許是飛書誕生的時間最晚,想要探索特色的突圍之路;亦或是字節跳動的國際視野,飛書從開始就開始就參考了 Yammer、Slack、Notion 等諸多產品。所以,引入 OKR 為底層產品設計思路,注重員工的協同與高效辦公,飛書先進的設計思路,在內部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廣泛的好評。
三個 " 水桶 "
釘釘作為最早的拓荒者,雖然在 6 年內做到了 5 億用戶數。但早期的發展并不順利,主要源于國內對企業級應用并不了解。
當時,很多企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類型產品的作用。溝通用郵件,財務和人資等系統有國外兩大公司 SAP 和 IBM,以及國內兩大公司金蝶和用友,組成了國內公司的主流軟件系統。中小公司則除了 office 外,幾乎沒有軟件系統。
所以,釘釘一開始為了出圈,宣傳主打與微信的差異化。強調工作中用釘釘,更專注和高效,甚至沒有朋友圈等功能。釘釘的宣傳策略基本是 " 碰瓷 " 微信,甚至將廣告打到了騰訊大廈。
最終馬化騰給馬云打了電話表達了不滿,馬云也在內部做了批評。雖然這波營銷操作有些過度,但那時候大家認識釘釘,都是因為 " 生活用微信,工作用釘釘 " 這句話。無招也意識到這點,所以負責那次宣傳的釘釘市場總監被調職轉崗,但無招還是一直為其保留了工位。
終于將使用釘釘企業的員工溝通,從微信移到釘釘后,釘釘又開始推進組織在線。打卡和 " 釘一下 " 等強管理功能上線后,釘釘曾引發過一次集中的輿論危機。
在 2018 年夏天的短短 3 個月內,《釘釘,簡直是當代職場酷刑》等 3 篇負面內容輿論引爆市場,很多職場人借機吐槽釘釘。這三篇內容,被釘釘新上任的市場總監形容為三把火,差點讓他沒過試用期。
吐槽釘釘能引發很多人共鳴,根本原因是釘釘在溝通和管理領域很強大,雖然 " 業務在線 " 也在積極推進。但是,協作辦公等員工感知明顯的效率提升方面,卻一直沒有很好的產品功能推出。
為何釘釘沒有主動推進協作能力提升,或許是底層設計時沒有考慮到這一層,導致釘釘在整個產品功能疊加過程中,天然聽取了更多 CEO 或者老板的建議,而輕視了員工的訴求。
如今,探討釘釘的發展路線,一開始追求管理紅利的路線對嗎?客觀來說,管理紅利在部分企業有很大的價值挖掘空間,Tech 星球曾與一家電商企業交流,他們借助釘釘,在雙 11 那段日子會快速從幾百人擴充到 3 萬人,釘釘解決這些短期員工的入職、排班和記工等管理難題,那家 CEO 曾對 Tech 星球自豪說:" 今年雙 11,我要在辦公室喝咖啡。"
但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上述場景只在部分企業中出現,大部分企業依靠打卡和 " 已讀必回 " 建立起的管理效率提升,還是容易引起員工的反感。現在,很多企業也并不需要壓榨管理紅利來提升企業的效益,相反來說,如果能給企業流量紅利,很多企業都可以做到更好。
因此,一直強調克制的微信團隊推出的企業微信,讓很多人抱有期待。擁有休息狀態標簽的企業微信,推出一兩年的市場反響也沒有很大。其中的緣由,正是 " 強溝通功能提升管理效率是偽命題,但企業 CEO 需要強溝通能力是真需求 " 這一悖論存在。
企業微信在誕生兩年后的 2018 年,騰訊意識到企業微信必須放大招,才能挽回與釘釘的競爭頹勢了。而這個大招,其實大家也都清楚,就是連接微信,連接微信 10 億月活這個巨大的流量池。
2018 年,企業微信開始與微信打通,相繼推出了與微信消息互通,支持微信小程序與企業支付等功能。企業的銷售端最先行動起來,先將銷售人員微信中的客戶資源,會員系統以及 CRM 中的客戶資源,導入沉淀到企業微信中去。
類似百麗和瓜子二手車等企業,都將其 300 多萬會員沉淀在了企業微信中。這些會員可以通過企業微信管理和發送會員消息。但這也面臨一個問題,企業微信沒有朋友圈,這些會員的激活依靠會話 / 訂閱通知和會員群的管理方式,還是不夠高效。
所以,企業微信也曾推出過內置的 " 企業版小紅書 "。只是很多人直接發布廣告,因此企業微信一直沒有建立起 " 推薦 " 的社區文化。但在業務和組織在線方面,企業微信還是顯示出了自己強大的能力。
而對于飛書來說,字節跳動沒有 To B 的基因,也沒有巨大的社交流量池。所以沒從管理,也沒從業務和組織出發,而是將 IM、日歷、文檔、郵件、視頻會議等諸多產品在底層打通,然后圍繞這些產品做了很多有趣的升級。
比如,飛書的 " 思維筆記 " 功能,是在文檔基礎上增加的邏輯導圖能力;" 飛書妙記 " 是在視頻會議上,添加的 AI 自動會議記錄。飛書在協同能力上的深挖,使得即便是一些離職的字節員工,加入競對后不能再使用飛書辦公的人員,還是會夸贊飛書好用。
釘釘的管理、企業微信的組織、飛書的協同,是各自的特長領域。釘釘起步早、發力狠,所以在 5 維度 " 水桶 " 中,剩下的四個積木維度也做到了接近 80 分;企業微信則在剩下的四個維度做到了接近 60 分;而飛書則在剩下四個維度中,近乎剛剛起步。
制圖:Tech 星球蔣天熠
錯過的時機
盡管 2016 年行業就已經有共識,互聯網正在進入下半場,企業對移動辦公平臺的需求日益增強。釘釘、企業微信、飛書近乎也是在這一年啟動,但發展力度并不一樣,大家中間或多或少都錯過很多時機。
最開始是釘釘一馬當先情況下,踟躕的企業微信終于上路了。只是一開始," 只有 7 個專職工程師 " 這點,顯示了微信的投入力度屬實不夠。那幾年,張小龍在完善了微信支付后,心思全部放在了小程序上,近年來重點又在關注視頻號,企業微信應該一直不是他的頭號項目。
這也是在社交領域寸土必爭的騰訊,為何在企業級通信產品領域遲遲沒有行動,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所以,不僅落后競品,甚至在騰訊內部,也有一些產品黑馬般跑出來。最先開始的是騰訊文檔,而文檔基本是所有辦公軟件都需要的基礎功能產品。
據說一開始,馬化騰希望微信事業群去做,但是微信忙的沒有顧上這個項目。轉手原 SNG QQ 事業群做了這個產品,一上線反響不錯。馬化騰很是開心,甚至在朋友圈公開表揚,稱是 8 年前的愿望還愿了
來源:網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