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露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24節氣
發表時間:2021-02-06
|
|
|
摘要:白露(公歷每年9月7日到9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外文名:WhiteDew。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白露更是干支歷申月的結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
白露是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前后,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
|
白露(公歷每年9月7日到9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外文名:White Dew。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白露更是干支歷申月的結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
白露是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前后,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币馑际钦f這個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這會兒農民也忙著收獲莊稼,正所謂“搶秋搶秋,不搶就丟”。白露期間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釀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歷史淵源
名稱由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歷書說“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太陽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冷凝結成細小的水珠,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十分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的美名。
氣象農事
秋季的前兩個節氣的晝夜均悶熱,秋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后。白露前后,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夜晚漸涼,晝夜溫差拉大,寒生露凝,這是“白露”名由之一。白露節氣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熱轉涼的轉折點。隨著進入深秋,氣候由熱轉涼,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
自白露開始,夏季風逐漸被冬季風所接管,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因此溫度下降也逐漸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說。從白露節氣開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各地陸續開始進入到秋天。這時,中國各地晝夜溫差可達8℃-16℃,所以白露也是一年中溫差最大的節氣。
白露時節,天高云淡,氣爽風涼,早晚溫差極大?!俺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碧諟Y明詩《歸園田居》中的白露時節,是恬淡愜意的。而杜甫作于秦州的《月夜憶舍弟》寫盡了親人離情:“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br />
白露節氣后,冷空氣日趨活躍,常出現低溫天氣,影響晚稻抽穗揚花。黃淮、江淮及華南等地要抓住氣溫較高的有利時機淺水勤灌。白露期間,華南日照較處暑驟減,且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的說法。對此,要采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時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傳統習俗
收清露
中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薄鞍倩ㄉ下?,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飲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不像春茶是淡淡的茶味,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
吃紅薯
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中醫學認為,紅薯味甘性平,補脾益氣?!侗静菥V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白露之后,晝夜溫差漸大,此時吃吃熱乎乎的紅薯,真是由里而外的暖起來了呢。
吃龍眼
白露時節,龍眼完全成熟,甜度最高、口感最好。傳說白露這一天,吃龍眼可以大補身體。龍眼肉甘溫滋補,入心脾兩經,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但是,龍眼屬性偏溫的水果,過量食用會引發目赤、便秘等癥狀,因此容易上火的人要少吃龍眼。另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吃龍眼。而且,最好剝殼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湯內吃,可以健脾、補充水分,不易上火。
喝米酒
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甘甜溫熱,最適秋天。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糯米酒甘甜芳醇,是酒精含量不高的養生之品。糯米酒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于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功效,對于經絡不通的人來說,糯米酒還有通經活絡的作用。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祭禹王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里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十樣白
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吃番薯
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起居養生
生活起居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著涼受寒。“白露”正處熱、涼轉折關頭,氣溫日際變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適時增減衣服,以防受涼。
進入“白露”,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白露節氣,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這種干燥的氣候特點在中醫上稱為“秋燥”,很多人會出現口干、咽干、眼干、皮膚干等癥狀。白露的氣候特點就是干燥。白露的“露”是一種自然現象。節氣至此,白晝陽光尚熱,水汽蒸發,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養生保健
綜述
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了身體的損傷,影響了學習和丁作。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上述疾病的人,在養生保健上更要慎重。
凡是因過敏引發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平時在飲食調養方面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肥膩的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F代醫學研究表明,高鈉鹽飲食能增加支氣管的反應性。在很多地區,哮喘的發病率是與食鹽的銷售量成正比的,這說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過咸。
平時要經常開窗通風,讓居室內外空氣流通,以保持室內空氣潔凈新鮮;不要到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去;有晨霧的天氣盡量不外出,更不能在晨霧中鍛煉。
適宜食物
梨:清心降火解秋燥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涼,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過多。脾胃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燉梨水,亦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方法。
大棗:寧心安神抗過敏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欲、除腥祛味,抗過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松和貧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補養佳品。
菊花:祛燥潤喉防感冒菊花可疏風平肝,清心除煩,祛燥潤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對感冒、頭痛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適當飲用菊花茶,達到祛火潤肺的保養目的。
紅薯:預防癌癥助排毒紅薯被評價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預防癌癥、防止便秘、減肥的功效,常吃紅薯可以延年益壽。
食譜
蓮子百合煲
配方:蓮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蓮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鐘,精瘦肉洗靜,置于涼水鍋中燒開(用水焯一下)撈出。鍋內重新放入清水,將蓮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鍋,加水煲熟(可適當放些精鹽、味精調味)。
功效:清潤肺燥,止咳消炎。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柚子雞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個,公雞一只,精鹽適量。
做法:公雞去毛、內臟洗靜,柚子去皮留肉。將柚子放入雞腹內,再放入氣鍋中,上鍋蒸熟,出鍋時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肺益氣,化痰止咳。
銀杏雞丁
配料:銀杏(白果)100克,無骨嫩雞肉250克,蛋清2個,高湯、白砂糖、紹酒、淀粉、味精、香油、食鹽、油、蔥各適量。
做法:白果去殼,在油鍋內煸炒至六成熟,撈出剝去薄衣待用。雞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放在碗內加入蛋清、食鹽、淀粉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燒至六成熟時,將雞丁下鍋用勺劃散,放入白果繼續翻炒,至熟后連油一同倒入漏勺內瀝去油。再在鍋內倒入少量油,將蔥段煸炒,隨即烹入紹酒、高湯、食鹽、味精,把加工過的白果雞丁倒入鍋內翻炒,用濕淀粉勾薄芡,出鍋前淋入香油,攪拌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補氣養血,平喘止帶。本方可作為老年性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婦女帶下證患者之膳食。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4月04日(星期五)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