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說起人類的飲食歷史文化,中國的地位在世界上可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因為中國人在吃這方面屬實講究,光從發明和使用烹飪器具上,便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也是中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陶器的發明,被譽為華夏烹飪史上的第一次飛躍,推動人類真正進入了烹飪時代。在眾多陶器中,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據考古研究發現…
|
說起人類的飲食歷史文化,中國的地位在世界上可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因為中國人在吃這方面屬實講究,光從發明和使用烹飪器具上,便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也是中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陶器的發明,被譽為華夏烹飪史上的第一次飛躍,推動人類真正進入了烹飪時代。在眾多陶器中,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據考古研究發現,人類在學會使用火后,食物的烹飪器具和方法花樣也變多了。從開始的直接將肉食放置在火堆上炙烤,到學會利用石頭作為導熱的器具,將食物放置在石頭上烤熟,再到后期,以動物皮為容器,注水加肉,放入燒燙的石頭,利用石頭熱量將食材煮熟。千變萬化的烹煮方式,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
通過長期的實踐,古人發現泥巴經火燒后變得堅硬而且可防水,因此,發明了各式各樣的陶器。陶器的發明及制陶業的興起,使得真正意義上的烹飪器具應運而生,伴隨著這些烹飪器具的運用,我國古代烹飪技術逐漸多元化。
而陶鬲作為我國古代先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一種炊器之一,是典型的“民生”器物,看似普通,卻充滿了智慧。它里面不僅可以貯水,還有三個可以穩穩站立的“足”,使它的受熱面積增大,架上干柴就可以燒水和煮食物,非常實用。
(陶鬲)
古人的智慧我們沿用至今,我們現代很多的湯鍋都是從陶鬲演變而來的。論起能將這個器具的優點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還得屬單位廚房中的夾層式湯爐。
夾層鍋的區別在于傳統鍋具的局部加熱,采用隔層式的設計,通過電磁加熱隔層中的油進行熱量傳遞,受熱面積覆蓋全鍋,做到全鍋精準控制,精確控溫,煮湯熬粥都不糊底,輕松搞定上百人的廚房份量。
值得一提的是,德瑪仕的這款湯鍋,還能夠一鍵傾斜,后廚工作人員可以輕松將湯倒入湯桶中。企事業單位后廚日常使用十分便捷,還可以設置多道菜譜,讓老師傅的傳統手藝得到真實的還原。
無論是上千年前的陶鬲,還是如今各式各樣的鍋具的出現,他們都不是簡單的一口鍋。前者是我們古人的智慧和經驗,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瑰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探索與研究,它的誕生更是中華民族從生食走向熟食、又走向飲食文化成熟的歷史見證。后者則是對前者的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總而言之,千古文化留遺韻,一代文明展新風,我們走在時代前沿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傳統文化中的優勢所在。
|